第四章  观点

 

背景经文:约伯记一章5-22节,哥林多后书121-10

 

 

阅读以下这段对苦难的解释,它是来自于海登(BenHaden)的一篇著名讲章,主题是《苦难》。

 

已故的邦豪司博士(Dr Donald Bamhouse)曾提到他在一个大教会服事一周的经历。该教会牧师当时的处境“艰难”,因他的妻子即将要生第一胎;这件事让那位牧师感到焦虑,却也使得邦豪司博士可以发挥他的幽默感,他在这一周服事当中,常针对这事开开小玩笑。

 

就在邦豪司博士最后一晚的服事中,他走上讲台,等待牧师来介绍他;但是,牧师没来。所以,邦豪司博士会心一笑,便起身自我介绍,而且主持了当晚的聚会。

 

到了聚会尾声,邦豪司博士注意到,牧师悄悄地从会堂后面走进来,再静静地往讲台方向移动。当牧师坐到他的位置时,邦豪司博士对他会心一笑,全体会众也对他投以微笑。然后,邦豪司博士继续主持聚会直到结束。

 

邦豪司博士问这位年轻牧师:“一切都还好吗?”没有人注意这位牧师的表情。

 

牧师问道:“先生,我们可以到我的书房里谈谈吗?”

 

邦豪司博士回答:“当然。”

 

他们就一路走进了牧师书房。然后,这位牧师脱口说出:“邦豪司博士,我的孩子患了唐氏症。我还没将这事告诉妻子,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邦豪司博士说:“我的朋友,这事出于主。”然后,他就翻到旧约圣经中最常被忽略的经节,在出埃及记第四章,然后大声念出:

 

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出四11

 

牧师说:“让我看看”。他静静地读着,同时邦豪司博士说:“你知道吗?罗马书第八章应许说,万事,包括这患了唐氏症的婴孩在内,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牧师合上圣经,离开书房,直接前往妻子的病房。他一进门,妻子便说:“凯普,我要看看孩子。我一直请求让我看孩子,他们就是不肯。孩子有什么问题吗?”

 

“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我亲爱的宝贝,主赐给我们一个患唐氏症的孩子。

 

这位初为人母的年轻妻子大哭了许久。然后她说:“你怎么会这么说呢?

 

“这是神自己说的话。”

 

“让我看看。”然后她读了这段经文。当牧师的妻子打电话给她的母亲时,她说:“妈妈,主赏赐我们一个患唐氏症的孩子。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怎么称得上是福分,但我们的确知道,这是上帝所赐的福分。”

 

当下没有人哭泣、没有抓狂,也没有人情绪崩溃。

 

接下来的那个主日,牧师讲道,讲下的会众里,有来自医院的电话接线员及七十位护士,都是他不认识的。

 

聚会结束时,牧师照例走下讲台来,站在会众前面说:“如果你未曾认识耶稣基督,我要邀请你来到讲台前,接受祂作你个人的主,以及你个人的救主”牧师几乎没有抬头看,因为他已经习惯走到台前的人通常是寥寥无几。结果,那天有三十位来自医院的护士走到台前!

 

你可以想象一个罹患唐氏症的孩子,居然引领三十位护士进入永生吗?你或许会说:

 

“唐氏症,多么可怕呀!”不,亲爱的朋友,一点也不可怕。

 

你是否觉得这个故事难以置信?但这并非不可能。事实上,我认识教会里一对年轻夫妇,他们的男婴患有唐氏症,他们从罗马书八章28节及诗篇一三九篇大得安慰及确据:他们的孩子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神亲自在子宫里形塑,并交付他们养育的。虽然他们起先听到这病症时,相当震惊,但现在却说,他们甘心领受,别无他求!

 

现在让我来总结以上对逆境的说明。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光景,面临什么样的环境,遭遇什么样的事,你所面对的总是神,你无法逃避祂的面。即使在地狱里受咒诅的人,也得面对神。诗篇作者说:“我若在阴间下榻,祢也在那里。”(诗一三九8)在人生的每时每刻,我面对的都是神,而我可以、也必须合宜地响应祂。

 

这样的观点能改变生命。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于神的手。确信这一点的人对生命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他们有独特的观点。信徒因为坚信“我的环境是出于神”,他们便能平安喜乐地度日,这是别人不可企及的。我们会在后面一一解释。

 

至高主权与感恩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说明自己领受了特殊启示,他被提到“第三层天”,到了“天堂”(林后十二2)。因为保罗有可能因这些独特的经历而落入试探,变得自高自大,因此神特别把苦难加给保罗,使他保持谦卑。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林后十二7

 

请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旨意;一方面,他看见其中有神的旨意;这苦难加在他身上,“免得我过于自高”;另一方面,他称这苦难为“撒但的差役”,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谁是背后的主导者呢?是神,还是撒但?答案是:两者皆是。撒但是痛苦的施作者,牠当然是在进行自己的诡计;但保罗受苦这件事,却是出于神的旨意。撒但正试图毁坏保罗,但实际上是在为神的旨意效力。保罗曾求神挪去这苦难(这苦难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为这件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林后十二8)。然而,他却得到这样的答案:“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

 

保罗为何喜乐?因为他从当中看见神的意思是好的。那么他为何又责怪撒但呢?因为若没有堕落,世上就没有苦难。人类若未曾悖逆神,人心若不是“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世上就不会有痛苦与悲伤。当苦难来临时,对恶事的直接成因感到忿怒是合理的。我们应当为这世界的堕落景况感到忧伤,让心中扬起义怒,抵挡魔鬼与恶人;称这些痛苦为“撒但的差役是牠引起的。你祷告时,要渴求牠早日灭亡;但请记住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神的心意。神容许且命定这些事的发生,为了叫我们得益处。虽然苦难是撒但的差役,它却成就了神的目的。使约伯受苦的是撒但,然而他看见在撒但背后有神的计划。当他听到自己失去财物且儿女死亡时,他的反应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并且足以作我们的榜样。

 

约伯便起来,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0-21

 

这是魔鬼的作为吗?是的。这魔鬼臣属于神,尽管牠不愿意,却成就了神的旨意吗?是的。我们岂木是在凡事上都要面对神?是的。“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那么,我们岂不该称谢神?是的!没错!

 

保罗说:“要常常喜乐……凡事谢恩”(帖前五16-18)。怎样才做得到呢?在凡事上看见这位良善的神有美好的旨意。保罗可以看见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痛苦有其正面价值!

 

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唯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6-11

 

请细读这段话,苦难是神用来管教我们的手段。这样的管教是“要我们得益处”。为什么?“是要……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虽然当时觉得“愁苦”,但我们“经练过”,就“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这些经历都是要预备我们进入服事,进入天堂!

 

苦难是我们的健身房。运动员未经痛苦的训练,技能就无法精进;天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事实上,你可能会想知道,在全美健身房里最常见到的口号是:“No painno gain”(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出自查理.贺治(Charles Hodge)所写的《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 1870代年出版)。“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难难”(徒十四22),这是唯一的途径。雅各说: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一2-4

 

彼得说: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一6-7

 

保罗说: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五3-6

 

他们提到了“试炼”、“试探”、“试验”与“艰难”;然而使徒们都在这当中看见了正面的价值;神在苦难中动工,要成就祂对我们的美好旨意。所以,“要以为大喜乐”、“大有喜乐”、“欢欢喜喜”,因为你们和你们的信心正受到试验及检验。

 

彼得与约翰被官长鞭打、威吓,他们如何响应?

 

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

 

这回应实在希奇,不是吗?他们感谢!他们欢喜!他们看出这当中的宝贵!他们看见自己何其荣幸有分于此!他们在这事上看见神!

 

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说的好:

 

当一个老人,回顾一生的过往时,最叫人吃惊的其中一件事:能使人学到功课的,唯有苦难;不是成功,不是快乐,也不是类似的事情。唯一真正教导人明白生命意义的是受苦、是患难。

 

你可以在生命的各样处境中感谢神,因为你的处境正是神用来拯救你灵魂的管道。若不是先受苦,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神呢?有些人是经历离婚;有些人失去亲人;有些人是事业失败;有些人是被公司解雇。有些虽然是信徒,但他们的成长端看他们吃了多少苦头。唯有痛苦才能引导他们检视自己,发现并承认己罪,谦卑地倚靠神。唯有痛苦才会促使你屈膝恳求,渴慕神和祂的义,并研读圣经寻求真理。只有在受苦的处境下,你才会成长。保罗告诉我们,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他的结论实在出人意表:“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910)。你要喜乐并为自己所受的苦难感恩!人必须先承认一切环境都是神所命定的,才能够抱持这样观点。

 

至高主权与知足

 

让我们再次检视使徒保罗所说的话。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甚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

 

他说:“以……为可喜乐的这真是太奇妙了,不是吗?他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全是“为基督的缘故”。这些事都是出于基督。这些苦难不仅是魔鬼的兴风作浪,这些苦难也不可单单归咎于恶人的作为;苦难的背后有神的作为。你的受苦正在成就神的旨意。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知足。如果这是我们至高主的意思,那么我就能安然接受,甚至能因此成长茁壮。

 

看看保罗在腓立比书中怎样描写他的看法: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四11-12

 

保罗称赞腓立比教会在他需要时伸出援手;但他希望他们明白,即便在匮乏时,他仍然知足。即便腓立比教会无法伸出援手,他仍旧可以知足。

 

他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他在“卑贱中知足了;他在“饥饿”中知足了;他在“缺乏”中知足了。我们也注意到,他在“丰富”、“饱足”、“有余”时,也都能知足,但这并不叫我们感到惊奇;令人惊奇的是,他“随事随在”都能知足。他怎么做到的?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凡事都是出于基督。是基督对保罗的旨意,将保罗放在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所以神坚固他去进行他所蒙召要做的事。

 

若你相信基督握有至高主权,并且已经呼召你进入所遭遇的处境,那么,你就当知足。然而,事情往往不是如此。今天为什么有许多基督徒不能知足?我想有两个原因。

 

首先,有些基督徒并不相信我们正在讲论的事;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处境是出于神。所以,贫穷会使他们变得很忧愁。他们看到周遭的人所拥有的,心想:“为何我不能拥有好东西?为何我不能拥有一部新车?为何我不能买漂亮衣服?”他们无法从贫穷中看见神的救赎,反而羡慕那些拥有东西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可悲;他们怨恨神没有赐下更多的物质。或许对你来说,问题出在你的配偶,你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你看见周遭的人都有美满的婚姻,而你没有;他们彼此情意绵绵,你的先生却完全不是那样;他们有说不尽的话,你先生却一言不发;你们之间没有交流;你先生忽略你,他从未顾及你的需要。你的太太总是喊头痛,感到疲惫;你说,婚姻把你套牢了。

 

圣诗的作者写道:

 

有时享平安如江河平又稳,

 

有时忧伤来似浪滚,

 

不论何环境,主已教导我说我心灵得安宁,得安宁。

 

摘自《生命圣诗》342首〈我心灵得安宁〉

 

“不论何环境”,主都在其中。无论我身处什么光景,“我心灵得安宁”。你比别人穷困,你的人际关系破裂,这些都是神的作为,都有祂的旨意在其中。祂呼召你生活在这些环境中,你相信吗?这岂不会带来改变吗?这确实改变了史派福(Horatius Spafford);他听见四个女儿丧生大海的消息后,便写下这些歌词!这恶耗让他伤心欲绝,而他却写下:“我心灵得安宁”。为什么呢?

 

他哓得这事是出于主的旨意。

 

如果我是军人,只要我知道我的任务是暂时的,而且出于合理的原因,我便可以在一个散兵坑里待上几年。我需要知道,我的指挥官将我摆在那个位置,是为了达成某个必要的目的。只要能确信这一点,我就办得到。这正是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的苦难都是暂时的,是出于我们指挥官的智谋,不但能叫我们得益处,也为祂的目的效力。匮乏是祂赐给我们的良师;你的丈夫不爱沟通、又邋遢的男人,是神为你安排的;你那位喋喋不休、好争论的妻子,是神亲手赐给你的。现在,就让神的旨意成就在祂亲自为你安排的环境中

 

但还有第二个问题。你或许知道也同意自己的环境是出于神的安排,你却仍旧抵挡神。你可能正在抗拒、怨恨祂的旨意。你无法了解为什么祂拒绝你的请求;你无法相信祂可能要你继续忍受这个糟糕的男人;你无法相信祂可能要你持续贫穷下去;但是你一打开圣经,就读到这样的话。所以,你心生怨恨,变得苦毒,更拒绝信靠祂。知足不单是知道凡事都是出于神,更包括信靠祂。当你行事正直却遭遇匮乏(包括情感、物质和各方面)时,你是否相信祂会赐福你,而且这一切损失不过是过眼烟云?你为什么这么不知足呢?那位良善的至高神,已呼召你进入你当前的处境中,这并非出于偶然,也不是运气欠佳,而是出于神对你的旨意。你能否享平安、知足,全在于你是否相信这是神的安排、并信靠祂。海弗格尔(Francis Ridley Havergal)写道:

 

任何喜乐患难,全由神意来;

 

每时每刻每日,主爱所安排。

 

一日所行何事,尽都信靠主;

 

全然信靠祂的,知主无差误。

 

信靠主耶和华,心灵享恩福;

 

得神不变应许,享受真平安。

 

至高主权与盼望

 

保罗说:“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这句话反映出神圣的乐观主义。他说:“没错,我有软弱,我有这般艰难,无法行动自如;痛苦使我神智不清,形容枯槁,使人纷纷走避。这一切看似削弱我的事奉;然而情况正好相反,神在我的软弱处彰显祂的大能。”

 

加尔文主义是以“乐观”为本的信仰。前面所提的知足不同于宿命论,这知足不会叫人消极地面对逆境;加文主义者的乐观是一种主动、坚决、甚至对抗逆境的传统。我们的乐观不同于世界的乐观。这世界敦促人要有正向思维,它基于人类的善良与潜能,这是毫无根据的假设。波兰的奥斯威辛(Auschwitz)犹太集中营【编按:纳粹德国在1940年建造,又称灭绝营,有系统地、极不人地道屠杀犹太人】不断提醒我们,这种盼望毫无根据,且是一场空。我们的盼望在于拥有至高主权的神,在祂没有难成的事。耶稣说:“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当我处在阴翳幽暗时,这信息给了我信心与盼望。面对失败时,我仍坚定不动摇,因为我知道神甚至能叫死人复活。

 

正如亚伯拉罕那样年纪老迈,他想到自己年近百岁,身体“如同已死”,他也想到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罗四19);然而,保罗却说:

 

……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做成。(罗四20-21

 

问题是:当环境违反我们的期待,所有的迹象都否定神的应许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得坚信不移,“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做成”。你或许会挨饿,但祂能厚赐食物;你可能会生病,但神能医治;你也许濒临死亡,但祂能叫死人复活;或许你的家庭破碎,但是祂既可以、也乐意使破镜重圆。

 

加尔文主义的传统造就了果断、且大有盼望的人物。我们想起苏格兰盟约派信徒(Scottish Covenanters),他们数十年来受英格兰王室的铁蹄蹂躏。几乎被人淡忘的迪福(DanielDefoe),也就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他也写了《苏格兰教会回忆录》(Memoirs of the Church of Scotland)书中记录了那些反抗高级主教团(Prelacy)的长老会信徒所遭受的恐怖暴行;他认为这些信徒所受的苦难,远超过罗马皇帝对初代教会的迫害,或西班牙异端裁判所对改教家的戕害。1688年,英王詹姆斯二世遭废黜,长老会信徒重获信仰自由。二十八年的逼迫导致一万八千名苏格兰人死亡、被放逐或监禁。他们为什么能忍耐到底?他们信靠那位拥有至高主权的神,因此满有盼望。当自由终于来到时,他们是否怨恨神弃绝他们这么多年?不!他们反而相信,他们受苦全是出于神的旨意,神要使用苦难成就更大的事。

 

至于美洲,我们则想起我们的清教徒先祖。当他们离开英格兰时,满心相信神呼召他们去建造新的文明。登船的有一百零二人,经过第一年的冬天,只有五十五人俘存;包括当中原有十七位妇人,只剩四位存活下来。他们想尽办法在春季耕作,好在秋季有丰收。他们如何响应呢?收拾行囊返乡去吗?他们因遭遇逆境就认定神遗弃他们吗?不!他们订立感恩节来庆祝丰收!他们将所受的苦难视为神的管教,并且持续盼望:前面的日子会更好。

 

慕理(Iain Murray)的《清教徒的盼望》(The Puritan Hope)是我读过最具启发性的著作之一。这本书记载那激励清教徒(加尔文主义者)保持乐观的力量。早期有数千名宣教士远渡重洋到国外宣教,辛劳了数十年却少有收获;然而他们仍不辞辛劳,数十年如一日,为什么呢?他们相信是神呼召他们去到那里,而祂终究会成就大事。在这些宣教士中,我最景仰的是现代宣教运动之父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克理在印度宣教五年,没有个人归主。终于,有位名叫克里希纳·帕尔(KrishnaPal)的人信主了。这时克理说:“虽然只有他一位信徒,但在他之后归主的,会是整个大陆。神的恩典既然改变一个印度人的心,显然也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心。”

 

如果你是加尔文主义者,你就一定是个乐观的人。从一个人归主,就能看出整个大陆都可能归主。神可以拯救失丧的朋友;神可以挽回濒临破碎的婚姻;神可以医治那身陷毒瘾的人;神凡事都能做。保罗在腓立比书四章也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我可以处忧患;在动乱中有平安;在痛苦中可以有喜乐;我可以制伏我的贪恋;我可以战胜我的性格缺陷;我可以克制我的怒气;我可以征服我的害羞怯懦,放胆公开地事奉基督!所有个性上的缺陷、环境上的艰难、人际关系上的冲突与纷争,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所服事的是拥有至高主权的神。使徒保罗说,在基督耶稣里,我们“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7

 

或许你现在会说:“我多年来都相信你所说的这一切,但从来没有人称我为加尔文主义者。”别人怎么称呼你你并不重要,别人贴的标签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能够了解自己信念背后的基础是什么。如果你在理论上拒绝我们对“神拥有至高主权”的解释,但在实践上你却肯定了神在你的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表示你站在矛盾的基础上,一直靠着借来的神学资本过生活。如果你一直有正确的信念,相信神在各样的悲剧中有祂的旨意,那么你得承认,你只能和我们同声说:神在各样处境、各个时空中拥有至高主权。或许你第一次体认到,过去在逆境中支撑你、让你拥有正面人生观的这些信念,事实上,就是认定神拥有绝对的至高主权,也正是奥古斯丁——加尔文传统的信念。如果你已持有这些信念,那么,我们要恭喜你,你已经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欢迎你归队。但愿你持续地运用这原则,来建构你的人生观。身为不配的罪人,我要感谢神为我安排的各种处境。身为神的儿女,我无论在任何景况都能知足。既然信靠那拥有至高主权的神,我便为祂将要成就的大事,欢喜快乐。

 


《从恩典起航——加尔文主义的生活实践》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敬拜

第二章  谦卑

第三章  艰难

第四章  观点

第五章  见证

第六章  成圣

第七章  确据

第八章  律法与自由

第九章  祷告

第十章  引导

第十一章  生活的信仰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