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敬拜

 

背景经文:罗马书九章1节至十一章36

 

以弗所书一章1-14

 

 

 

本书的目标是实践神学。如果你相信人全然败坏及神全然掌权,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吗?就以我自己为例,最大的影响是,这些教义使我从自我为中心、聚会的旁观者,转变成敬拜神的人。当我第一次深思神的至高主权与人的全然败坏这些崇高的教义,且诚心接受圣经的教训时,我心里充满了敬畏之情。在那之前,“认识神”只不过是对我“有帮助”。我的灵命在大学阶段有大幅成长,但我从未认真看待神,只是将祂视为某种个人资产;祂是为我而存在的。当然,这就是时下对于圣经教导的看法,把神描述成“终极的帮助者”,帮助我们处理自我形象、怒气、作抉择、恐惧、人际关系、财务等问题。一旦我了解祂拯救了我,我在祂至高主权的手中,我就完全改观了。我明白祂远远超过我为祂设立的小框架;而且我的存在是为了祂,不是祂为了我而存在。于是我满心崇敬地在神面前俯伏,因为我受造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祂。

 

我对“恩典教义”(与之前的“全然败坏”与“全然掌权”是同义词)的体验是否相当罕见呢?其实,这不但是常见的,我更认为它相当接近新约圣经的要求。预定的教义本来就不是要成为神学争论的焦点,而是要呼召人来敬拜。这正是保罗在罗马书九至十一章以及以弗所书一章所探讨的主题。我们现在要来查考这两段经文。

 

神能力的浩大(罗马书九至十一章)

 

最熟悉圣经的一群人,他们也最了解弥赛亚将要来的应许,怎么会在弥赛亚来临时认不出祂呢?保罗在罗马书九至十一章中,竭尽全力要解答这个严肃的问题。是神本身的问题呢?还是神的福音的问题呢?不是的。保罗说:“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那么,答案是什么?他接着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罗九6)。犹太人的不信,应当以拣选的教义来解释。神主权的拣选才是有人信、有人不信的最终原因。不过,请不要以为这是保罗发明的新说法,他说,其实从救赎历史(即圣经历史)的开端,就一直是这样。让我们回顾亚伯拉罕的故事,他不就是神从万国中拣选出来的吗?为何唯独他和他的后裔成为“选”民?因为神定意如此。神凭自己的至高主权拣选了他。

 

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否全部得救呢?不是的,以实玛利就被排除在外。“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唯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罗九7)以撒是选民,以实玛利却不是。再看看下一代。以撒与利百加有双子:雅各和以扫。他们如何呢?“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罗九11-13)这个例证特别有说服力,因为按着人的标准来看,这两人可说是同一位母亲生的,又同时在母腹中;然而,他们还没出生,神早已作出选择。因此,亚伯拉罕是选民,别人不是;以撒是选民,以实玛利不是;雅各是选民,以扫不是。

 

保罗接着说,即使在他的时代,以色列人当中仍有一群余民,因着蒙拣选相信。“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罗十一5)以色列民并未被弃绝,仍有蒙拣选的余数,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6)。

 

这样公平吗?你的问题相当有意思。保罗老早就知道你会这样问,我们继续读下去:“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罗九14)但请注意他的回答:“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九15-16)保罗并未解释这是怎么个“公平”法;他只声称神有权随己意而行,神不必向任何人作交代。如果祂要彰显怜悯,祂可能会这么做;只是祂并没有义务非这么做不可。保罗接着以法老为例,神使他的心刚硬;他总结说:“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九18

 

但你说,这不公平。祂若使法老的心刚硬,那祂怎能怪罪法老呢?同样的,保罗知道你会这样抱怨。“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罗九19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保罗并没有解答,也不否认祂的旨意是无法抗拒的。他只提醒我们,这个问题近乎僭越。你已经开始质疑神行事的方式,而且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么?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罗九20-22

 

这些真理不容质疑,只能接受。保罗并不是要你理解,而是要你顺服。他说:你的问题太离谱了,你得安静坐下来。他问道:“你这个人哪,你是谁?”你想挑战神吗?另外,保罗的提问可以证明我们对保罗的认识是正确的。表面上看来确实是不公平!而保罗也没有说这是公平的,他只声称神握有至高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接着在罗马书十章清楚指出天堂之门从未向任何人关上。人要如何得救呢?“你若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十9)以及“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罗十12)还有,“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十13

 

保罗怎能一边讲拣选,一边又讲“凡相信的”人就必得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刻,我们会面临难以回应的窘迫;你无法解释它。加尔文主义者承认神的至高主权与人的责任在表面上有矛盾;我们承认无法调和这两项原则,但我们也确认,这两项都是圣经的教训,因此我们也要教导这两项真理。如果想要调和这两者,必定会危害其中一项真理。司布真问道:“既然是好友,哪需要调和呢?”

 

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两者呢?屈身敬拜,这也正是保罗所做的。他用整整三章的篇幅来探讨这个主题。最后在第十一章的结尾,他禁不住高举双手(可以这么说),降服于神的奥秘,呼喊道:

 

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十一33-36

 

神出于至高主权的拣选之爱,使得保罗称颂神的智慧、知识和祂的深奥难测;这位神比保罗更伟大,祂不会迁就保罗的有限思维。保罗回到以赛亚书寻找足以描述神的话:“谁曾知道主的心?”从来没有人能知道;从来没有人能作祂的谋士指教祂。的确,没人能给祂任何东西。在保罗看来,这只叫神的荣耀得着更大的称赞。祂是如此伟大的神,“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万有都是本于我们的神、倚靠我们的神,也归于祂的荣耀。

 

这就是重点所在。我们这一生终究得明白,我们所面对的这位神并不受我们指挥,祂的旨意并不受制于我们的意志。神凭着自己的至高主权拣选人,无人能改变祂,无人能质疑祂,无人能操纵祂,无人能控制祂;这实在叫人战兢。我完全降服于这位凭自己主权发怜悯的神。我无法与祂争辩,我无法与祂讨价还价,我甚至无法测透祂;祂超越我的逻辑,超越我的经验范畴,甚至超越我所能想像的;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就算我能跻身世界伟人之列,在世上握有大权;只要一声令下,人就速速遵行;凡我想要的,都能得着;每件事都照我的意思进行;但这一切对神来说,都毫无作用。祂完全掌控一切,我只能倚靠祂的怜悯。

 

你认识这样的一位神吗?我不是指理智上或理论上的认识;我乃是问,你可曾瞻仰这位具有绝对意志、绝对权力的神,而使你两腿发软?唯有确信神的至高主权,才能使你屈身敬拜祂。

 

我说这启示能改变生命,是因为它能使你重新认真地看待生命。一旦知道这位神与我有切身的关系,我就会更谨慎看待主日敬拜,我也会更严肃地看待生命中的一切,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将站在这位神面前。或许以前我对神的事漫不经心,今后再也不会了。现在,我会更谨慎地遵照祂的命令来生活。

 

神恩浩大(以弗所书一章及二章)

 

以弗所书里也有同样的观点。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对两处经文所作的比较很有帮助。他提到罗马书第八章的救恩论是“环环相扣的一条链子”(预定、呼召、称义、得荣耀),但在以弗所书第一章中,救恩论如同“车轮的轮辐”,都以基督为中心。以弗所书一章3节至三章21节是一段连续的颂赞祷告,主题是神拣选的爱。保罗说:“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又说:“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而神拣选的依据是什么?“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弗一4-6)。这并不是一个争论性的议题;保罗写这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臝得辩论;他乃是为这事实欢喜快乐。他一再谈论神的旨意、计划及目的,甚至说:“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而这全是要“叫他的荣耀……可以得着称赞。”(弗一1112

 

恩典与神的拣选有什么关系?使徒保罗并没有解释;但在这一切讨论的背后,我们必须明白一项关键性的前提,我们的讨论才会有意义。保罗到二章1节才揭晓:“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

 

为何神“充充足足赏赐的丰富恩典”(弗一78)会使保罗如此欢喜?因为他知道这恩典是临到那灵性“死亡”的人;那预定人得救的爱,也是临到悖逆之人的爱。当神拣选某一个人,这意味着在众多堕落悖逆的人类中,祂决定要爱其中一个。在一群死于罪恶过犯中、喜爱黑暗、恨恶神的族类中,神决定要爱某些人,并拯救他们。祂并没有义务要拯救任何人,祂却决定要拯救一些人。祂差遣自己的儿子为他们死,差派一位传道者向他们讲解福音,又赐信心给他们,称他们为义、收纳他们为儿子、赐圣灵为印记,将来更要使他们得荣耀。保罗为此欢喜快乐,因为他知道自己本当受地狱的刑罚,而他却得荣耀,保罗为此欢喜快乐,因为他知道自己本当受地狱的刑罚,而他却得到什么呢?天国。他说:“又因爱我们……预定我们”。是因为爱!“他预定我们……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这是祂所喜悦的!祂的恩典是配得称赞的恩典,是大有荣耀的恩典,也是“白白赐给我们”的恩典(弗一6)。让我们思考那“充充足足赏赐”给我们的“丰富恩典”(弗一78)。

 

如前所述,真正认识神的至高主权以及人的败坏,使我们不仅体认到神的伟大,更感谢祂恩典的浩大。唯有真正了解到自己何其败坏、全然无助,还有出于神至高主权、神主动的爱,我们才能体会到神恩广大无边。其他的神学体系不会叫人降卑到这个地步;也不会说人如此污秽,无法自救;因此,其他的神学体系当然也就不会说,神为了救我们而成就了这般大工。神的主权与人的败坏,这两者无法分割。人的需要越大,神的恩典也照样显大。一旦神的儿女明白这一点,他就会甘心降卑,屈身敬拜。一个人蒙赦免的罪多,他的爱就多(参路七47)。加尔文主义者知道自己蒙赦免的罪有多么深重,他们会像华滋(Isaac Watts)那样问道:

 

“痛哉!我主身流宝血,为何忍受死亡?为何甘为卑微的我,遍历痛苦忧伤?”

 

让我们听听加尔文主义者的颂读:

 

救主忍痛十架之上,果真为我罪愆?

 

大哉慈悲!奇哉怜悯!广哉主爱无边!

 

而他们的响应是:

 

纵使流泪,痛伤心怀,难偿爱心之债,

 

我惟向主奉献身心,稍报深恩为快。

 

编按:摘自《颂主新歌》255

 

当我们真正领略恩典的教义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我们会屈膝敬拜。很少人会以满怀的热忱来敬拜神,或许其中一项原因就是,我们将神缩小到比我们稍微大一点,只要透过理性思考就能够了解祂,祂的作为决不超越我们的规则和理性,祂就像我们一样;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敬拜祂。这样的想法实在可悲,但我们的确是这么想。解药是什么呢?就是一位拥有至高主权的神,祂掌管恶人及不配的罪人(包括我在内)的灵魂。

 

这是一个翻转我生命的洞见,为我的观点带来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让我领悟到,我的世界并不是以我自己为中心,而是以神为中心,祂才是我的王;而这样的革命还在进行中。

 

加尔文主义在实践上会产生那些改变呢?第一个改变就是使你成为敬拜者,这至关重要,因它会影响其后所有的改变。当你了解到那位神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欲望,祂乃是拥有至高主权。能决定你的永恒结局;当你体认到祂伟大的怜悯和恩典后,你就会开始渇望真诚地敬拜祂,就是完全俯伏、高举神的敬拜。

 

此外,你开始对那些不合神心意的敬拜,产生神圣的不满足感。你会对那些娱乐形式的敬拜心生厌恶;你的心无法满足于那些伪装成敬拜的复兴特会;那些称不上敬拜的肤浅诗歌、讲道与团契,会让你的灵魂渴望真实无伪的敬拜。你的灵魂会向往、渴求那以神为中心的敬拜——充满崇高的颂赞和谦卑的认罪,对全能的三一神充满虔诚敬畏之情。一旦你领会到这位至高神的伟大,你的生命将会被被转化,而你的敬拜也会有所改变;此后,你的生活会充满谦卑敬虔。

 

 


《从恩典起航——加尔文主义的生活实践》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敬拜

第二章  谦卑

第三章  艰难

第四章  观点

第五章  见证

第六章  成圣

第七章  确据

第八章  律法与自由

第九章  祷告

第十章  引导

第十一章  生活的信仰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