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怎样才能得着永生

经文:马太福音19:16-22

 

前些时我坐飞机途中,有一个年轻人坐在我旁边,他自我介绍说:“先生,莫非你知道我怎样可以与耶稣基督有一份关系,对吗?”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太多。我在看圣经,这才促使他提出这个问题。他似乎很乐意,很迫切地想得救。我说:“你只要信主耶稣基督,接受他作你的救主。”他说:“我愿意这样做。”于是我们一起祷告。这件事让我激动不已,但后来尝试跟进他的委身状况,却未能成功。自那以后,我发现他对基督的事并未保持原先的兴趣,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你们有些人曾与别人分享福音,也遇见过这类的情况,你带领某个人归向基督,但在他生命当中却从未显出改变。倘若你一直都在纠结,搞不清个中缘由,我觉得你在这一课会找到答案。我觉得自己在明白马太福音19:22-26之前,一直都没完全明白为何竟有这种事。我们可以说,这段经文生动展示了路加福音14:33清楚阐明的另一条真理。主说:“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这是一条直截了当的真理。得着救恩的,未必是作一个祷告,或者自以为需要耶稣基督的人,而是撇下一切的人。必须甘心撇下一切,救恩才是真实的。

我们来看这段经文:“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耶稣给这个人出了一道难题:他必须在自己的产业和耶稣基督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他不甘心撇下一切,所以决不能作基督的门徒。

1.传福音的目的

在马太福音19:16,少年人想知道怎样才能得着永生。“永生”这个词在圣经里面大约使用了五十次。一切传福音工作的核心都是为了使人寻求,然后得着永生。约翰福音3:16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我们传福音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使人达到马太福音19章这个少年人已经达到的程度。我们有许多人认为,我们若能促使人说出来:“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承受永生?”那时候只需要你做一件事,就是说一句:“你当相信,在决志卡上签个名,请你把手举起来,沿着过道走到前面。”少年人请教耶稣的问题恰如其分,无需别人促使他回应福音;他已经饶有兴趣——正像我在飞机上遇见的那个年轻人。在新约圣经里面,好几次有人向主提出同一个问题(例如 6:28)。

2.传福音的方法

这个少年人是马太福音最热门的传福音发展对象。他预备好了。但令人希奇的是,他走的时候,却根本没得着永生。原因很简单:他不甘心撇下一切。

1从耶稣来说

耶稣为这个人设置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耶稣并未让他决志,而是阻止他,使他没有得救的可能。这又是哪种类型的传福音呢?传福音的培训课程,耶稣一定考不及格!他竟不知道怎样促使这个人在决志卡上签名。他错过了一个热门的培养对象。你肯定不愿失去像他这样的人!

2从当代传福音的工作来说

现今有许多不合圣经的传福音模式。当今的大众布道注重决志、统计数字和从过道走到讲台的仪式,致使各种各样的人产生错觉,自以为得救,事实上却并未得救。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察看马太福音19:16-22,来获取重要的训诲。

本课内容

我们来问一个问题,类似于少年人所提的问题:人怎样得着永生呢?我觉得你会看到这个少年人为何从未得着它。

一、知道你想要什么东西(16节)

这个人来见耶稣,他想得着永生。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每个人都必须以此为起点。你一定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寻求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能寻求它。他想要永生,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永生。

1.少年官有什么东西

马太福音告诉我们他很年轻(20节),也很富有(22节)。路加在路加福音18:18告诉我们,他是一名官长(希腊文arche)。我认为,他很可能是一位管会堂的官(参 9:18;路8:41),年纪轻轻担此职位极其罕见。身为犹太宗教领袖,他很可能相当敬虔、诚实(从他与犹太教的关系而论)、家境富裕、地位显赫、颇有影响力。从当时的文化和宗教环境来说,他样样都有。我觉得正因如此,马太在起头才用了“看哪”这个词(和合本省略了,但中文标准译本把它翻译出来)。这个感叹词用我们的俗语可以译作:“真是难以置信!”有他这般身量的人竟然来见耶稣,承认他没有永生,这真是希奇。

2.少年官没有什么东西

这个人尚未寻见那种使他的灵魂得享安息的真实体验。他缺少一种有把握的、持久的平安、喜乐和盼望。他来见耶稣,就是因着这种感受到的需要。他的内心烦乱不安、焦虑不定。有一种得不着满足的感觉。他知道缺少了什么东西——永生。但他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1)对永生的定义

犹太人明白永生的概念。既然生命是回应环境的能力,那么永生就是回应上帝环境的能力——永远回应的能力。我们回应上帝的生命。我们得救的时候,进到天上(弗1:3)。我们的国民身份领受了一种永不止息的上帝品性,我们向上帝活过来。永生更多是一种存在的本质,而不是存在的数量。我变得对上帝敏感,可以回应他。我得救以前是死在罪中,对上帝的环境毫无反应。我成为基督徒以后,对上帝的环境有了回应的能力。

2)对永生的羡慕

少年人知道,他没有能力充分回应上帝的环境。他感受不到上帝的慈爱、安息、平安、喜乐和盼望——那些使人确信自己属于上帝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没有上帝的生命。他知道自己灵魂里面没有上帝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并未与上帝同行,或与上帝融合。他已超越法利赛人,不像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沉思默想和喃喃自祷。他知道自己缺少了一种生命本质。我盼望我们能搞明白,永生不单单是指时间的长度,而是向上帝活着。

 

                                                                                    

越来越老

永生是指时间长度这一观念,在希腊人关于曙光女神奥罗拉的神话故事当中给出了一种不同的见解。奥罗拉爱上一个名叫提托诺斯的凡间少年。她不愿他死,于是去见希腊诸神之首的宙斯。她恳求千万别让提托诺斯死,宙斯答应了她的请求。但是奥罗拉忘记恳求让提托诺斯永葆青春,因此提托诺斯永远活下去,但他变得越来越老,直到生命成为一种可怕的惩罚。这并不是圣经意义上的永生。永生是指在永无止息地与永生上帝融合的过程。少年官知道他想要什么东西。当我们讲道或传福音的时候,我们的努力应当旨在促使人明白,他们应当渴望永生。

                                                                                   

 

二、有一种深深感受到的需要(16节)

1.缺少绝望

有些人虽然知道自己没有永生,却一点都不觉得需要它。他们知道自己向上帝并不是活的,却并不在乎这件事。他们知道自己感受不到上帝的范围,对将来的生命也没有把握,却不是真正有兴趣。他们并未绝望到一定地步,想得到他们没有的东西。少年人却很想要,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并且深深感到需要它。

2.绝望的紧迫性

少年人的提问当中显出一种紧迫性:“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16节)这个人自称已遵守了耶稣吩咐他应当遵守的一切诫命,然后说:“还缺少什么呢?”(20节)我感受到这个问题当中包含的急躁、不满足和焦虑。他的生活一直在奋力虔诚,却缺少了一样东西。这个人大有前途。他知道自己没有永生。他极其想要得到它,因为在他生命当中有一种空虚。他当然一直过着以身作则的生活,远避外在的罪。他有道德修为,又有宗教虔诚,一直持守他的虔诚标准。在百姓眼中,他是一位领袖。然而他却不满足,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永生。

三、竭力寻求(16节)

耶稣等待这个人来见他。我们怎么知道少年人是一个竭力寻求的人呢?马太福音19:16只是说:“有一个人来”。但马可福音10:17的对应经文却说:“有一个人跑来”。他的动作有一种紧迫性。他的内心有一种急躁感。他是一个有宗教虔诚的正直人。我相信,他想要那种认识上帝而来的平安喜乐。这些元素正是他心里缺乏的东西。

1.少年官自我中心的态度

说到这个人,必须指出一件事:他以自我为中心。他来见耶稣,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这种动机倒也不为错,只是不够全面。

2.少年官的谦卑态度

马可福音10:17表明,主正行走在一条路上,毫无疑问,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他周围。少年官跑到这群人当中。倘若他真是管会堂的官,他们必定认识他,然而,他公开承认自己没有永生,却不因此感到难为情。像他这等身量的人,竟然如此承认,真是不同寻常。

马可还说,他在耶稣面前屈膝下跪。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他是非常正直的人,行事严肃、目标明确、迫不及待。他非常强烈、非常殷勤地想要得着永生,所有这些人都以为他已经是属灵巨人,而他并不介意失去脸面。

你肯定以为这是他得救的很好机会。他很乐意得救。像他一类的人得救,真是太好了。毕竟我们需要又有钱又有影响力的基督徒。他似乎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归信对象。

找的源头正确(16节)

1.撒但的伪造品

有许多人寻找永生,但他们却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撒但在地球表面各个地方都有假冒的宗教,好叫人追寻错误的东西。他们决不会在那里找到永生,但许多人却在那里殷勤寻找它。然而,这个人却找到了正确的源头。

2.基督的房角石

约翰一书5:11说:“这见证就是上帝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20节说,耶稣基督“是真神,也是永生”。耶稣不单是永生的源头;他也是永生本身。

3.少年官的结论

1)关于基督的德性

少年人很可能听说过耶稣的大能。毫无疑问,他听说过耶稣的教导,因为他对耶稣说:“良善的夫子(希腊文didaskale,‘老师’)”。他承认耶稣是教导上帝真理的人。马可福音10:17和路加福音18:18表明,他称耶稣为“良善的”。(马太福音用括号添加了这个词,但它并未出现在最初的手抄本里面。)希腊文有两个词译作“良善”。Kalos指的是形态的美好,或者外在的良善。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使用的词则是agathos,意思是“内里的良善”、“道德方面的良善”、或者“本质上的良善”。他承认耶稣是一个道德良善的人。他知道耶稣教导上帝的真理,并且有可能知道得着永生的秘诀。

2)关于基督的神性

我觉得这个人并不认为耶稣是上帝。我甚至觉得,他也不是特别认定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他称呼耶稣是一位道德良善的老师。我确实认为,耶稣教导的能力、生命的大能使他大受震撼,甚至让他觉得耶稣晓得永生的秘诀,也晓得他怎样才能得着永生。

尽管这个人并不知道耶稣在最完整的意义上究竟是谁,但他确实找对了源头。使徒行传4:12说:“除了耶稣基督的名以外,再没有别的名,可以靠着得救。”

五、提的问题正确(16节)

许多人贬低这个人所提的问题“我该做什么善事?”认为他提了一个行为取向的问题。他当然是行为取向的人——他在法利赛的传统体系当中长大,受训练习惯性地认为,你做虔诚的事,为要争取上帝的恩宠。但我依然觉得,他提的问题无可厚非。经文当中没有一个地方表明他在强调某一具体行为。事实上,你确实需要做一件事,才能得着永生:你一定要信基督。你的意志一定要参与进去,一定要有一个回应。他并没有说:“我怎样才能更虔诚?”“我怎样才能更有道德?”或者“我怎样才能得到更多自尊?”他说的是:“我想得着永生,我该做什么事才能得到它?”这并不是一个旨在想去抓耶稣把柄的问题。他并不是想要展示自己的义,作为得着永生的解决办法;他只是提出一个诚实的问题。

这个人所提的问题使人想起约翰福音6:28,有人问耶稣一个问题:“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上帝的工呢?”这是一个行为取向的问题。耶稣回答说:“信上帝所差来的,这就是作上帝的工。”(29节)我们务要凭着信心行事,激活我们的意志来倚靠基督。这个人还问到“什么善事”(加以强调),他知道自己必须做某种真正良善的事。

六、认你的罪(17-20节)

耶稣的回答令人希奇。当代的福音派人士可能回答说:“只要信,耶稣替你死,并且复活了。你若相信这件事,祈祷,恳求耶稣进到你心里,承认他是你的救主,就必得救。”但耶稣根本没有这样做,他在这个人面前竖起一堵墙,使他急速停下来。

1.主的命令(17-19节)

1)得救的条件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17节)

 

耶稣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问我你该做什么善事呢?你以为我有一些别人谁都不知道的秘密吗?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知道他说过什么。所以你若想要永生,就去遵守诫命。你知道诫命是什么,用不着来问我。”

这个人知道上帝的律法当中所写的善事;他只需要去遵行它们。唯独上帝是良善的。正是因着他的良善,他把自己的旨意启示出来。这个人知道上帝的启示和上帝的律法。耶稣并未向它加添一点东西,所以人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全部遵守它。

1)不完备的认识

这个人的方法缺少了一种东西。他来找耶稣寻求救恩,乃是基于自己感受到的需要。他正在焦虑和急躁当中,想要经历喜乐、仁爱、平安和盼望。然而,以这种理由来见基督,还不够好,是不完备的。虽说没有错,但并不完备。我们若是邀请人追求快乐、喜乐和平安,必定换得很好的回应。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找到所有那些心里不健全的人。我们若能透过基督为他们的焦虑送上一副灵丹妙药,他们一定马上接受他。但这种对救恩的认识并不完备。

2)迟钝的思考方法

耶稣对这个人说,有一件事他还没做,那是他已经知道当做的事,就是遵守上帝在他的真道当中启示人去做的一切。他需要遵守诫命。你可能会说:“没有人做得到。”说得没错。耶稣吩咐他遵守诫命,为要叫他认识到自己办不到。这个人的问题在于他的罪。这一点甚至还没提到。他并没有感觉到得罪了一位圣洁的上帝。他对永生的渴望隐含在他的焦虑和需要当中,并未想到他的人生对一位无限圣洁的上帝来说是何等的羞辱。认识救恩真理的时候,这种觉悟必不可少。

3)当务之急的挑战

耶稣对这个人说,有一件良善的事是他必须去做的,就是遵守上帝的律法。耶稣并没有可添加的东西。上帝是良善的,已经将他的良善旨意启示出来,也就是他的律法,那是必须遵守的。假如你遵守他们,能不能得救呢?能,但是你却遵守不了它们。少年人不得不被迫面对一个事实,他干犯了上帝。

①认罪的必要性

你使人归向耶稣基督,不可单单基于心理的需要和焦虑,或者缺乏平安、盼望、喜乐和幸福。他们必须明白一件事,救恩是为那些愿意离弃今生的事,并转向上帝的人而预备的。它是为那些看见自己的生活正在干犯或悖逆圣洁上帝的人而预备的。他们务要愿意掉转过来,承认他们的罪,确认他们的委身,为了荣耀他而活。少年人感受到的一切是一种个人需要。他感到焦虑,感到生命当中缺乏一种东西。但这还不够。我们的主把焦点从少年人转移到上帝身上。他想要指示这个少年人,他生命当中的真正问题是他所行的、冒犯圣洁上帝的事。耶稣对他说“你当遵守诫命”,是把他的生命拿来,与上帝的标准对照,好叫他看见自己相差很远。

我回想在飞机上跟那个年轻人交谈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按着外表假象接受了他。我领他到基督面前,来满足他心理的需要,却并未让他明白他需要接受耶稣,来对付他的罪。当你跟别人分享福音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犯罪的本质——它干犯了上帝的圣洁律法。一切传福音的工作都要把不完美的罪人拉过来,使他直接对比上帝的完备律法,好叫他看到自己的亏欠。这是最基本的要素。单单针对人的需要、感受和问题,这样传福音缺乏真正的平衡。正因如此,教会才挤满了并未真正得救的人,因为他们寻求并得到的是心理上的肯定,而不是交换性的救赎。保罗在罗马书先用前三章的篇幅来论证人的有罪,然后才讲到救恩,你觉得原因何在呢?因为人的罪才是问题所在。

②懊悔的必要性

富有的少年官感觉不到冒犯了上帝。他并不感到懊悔。我相信得救以前先要懊悔(参见 5:4)。一个人必须彰显出耶稣在登山宝训阐明的态度。他需要恳求上帝的赦免,需要有温柔的心态,需要因着自己有罪而彰显出深感哀恸的心。但少年官并没有这种态度。他想叫自己的心理需要得着满足,仅此而已。我在这段经文当中,根本看不到他为罪痛悔。我看不到他因着冒犯上帝而伤心难过。我甚至看不到他觉察到自己的罪。你接近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基于基督可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句话听着好像异端的说法,但上帝对你的生命并没有一份美妙的计划,你以前知道这件事吗?除非你认为永远受折磨是一份美妙的计划。对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他有一份可怕的计划。我们接近人的时候,或许应该说:“你以前知不知道上帝爱你,对你的生命有一份可怕的计划呢?”我们务要对付罪的问题。旧约圣经说,上帝“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诗7:11)。一位良善、圣洁和清洁的上帝不可能宽容罪恶。所以耶稣确认的事,务要一直确认下去——有一种上帝的律法,人必须遵守。你若干犯这一律法,就处在上帝的审判之下。基督向少年人解释说,他想得永生的理由并不完备,从而为他竖起一道路障。他必须看到自己的生活干犯了圣洁的上帝,并要甘心改变。

2)对命令的背诵(18-19节)

少年人回应耶稣的吩咐说:“什么诫命呢?”他想知道自己需要遵守哪些律法。于是主向他复述了十条诫命的后五条:“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18-19节)。然后又追加了一句:“又当爱人如己”,这句话引自利未记(19:18)。十条诫命分为两部分。前四条说的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后六条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耶稣向少年人复述第二组诫命,相对来说,它们比较容易遵守。当然,它们全都不可能遵守得住,但第二组诫命的不可能性稍微小一点。你知道自己并未尽心竭力地爱上帝,在上帝面前并未一贯全然诚实,但至少你可以说:“我从未杀过人,从未偷过别人的东西,从未跟人犯奸淫,从未向人说谎话,一向努力孝敬我的父母。”

所以基督给予少年人“无罪推定”,向他复述了不可能遵守得住,但相对容易的第二组诫命。然后在结尾追加了一条命令,反倒使之更加困难:“又当爱人如己”。耶稣使这个人的生命比照十条诫命,包含利未记19:18,好叫他明白自己正在干犯上帝的律法。得罪上帝的律法才是救恩的问题所在,而不是心理上的需要或者宗教渴望。

若不先宣讲律法,就不能宣讲恩典,因为除非先搞明白律法要求什么东西,否则没有人明白恩典是什么意思。除非先明白罪疚,否则没有人明白怜悯。除非你已宣讲过律法的信息,否则就不能宣讲恩典的福音。耶稣对待少年人,就是这种做法——叫他遵守上帝的诫命。他要这个人承认没达到上帝的标准。耶稣要他明白,他需要与一位圣洁的上帝和好,而不单单是让他的心理需要得着满足。

2.少年官的回应(20节)

1)他对律法的感知(20a

少年人的回应难以置信:“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1)律法的外在化

少年官或许从未杀过人、犯过奸淫、偷过东西、或者说过谎。或许他自以为孝敬父母。他很可能按着公义行为的外在概念,做到了这些事。但当耶稣以爱人如己之类的内在命令挑战他的时候,他竟然说这一切都遵守了,不过是在欺哄自己。现在我们知道他没说实话,所以至少他干犯了作假见证这条诫命。但大多数犹太人已把律法外在化到一个地步,从不对付内心。

2)律法的内在化

在马太福音5:21-37,耶稣以这一类的句子把律法内在化:“我知道你自以为没杀人,但是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已在心里杀人了。我知道你自以为没犯奸淫,但是你看见妇女动淫念的时候,已在心里犯奸淫了。当你以不符合圣经的理由休妻的时候,也是犯奸淫了。我知道你自称不说谎,但是你却透过所起的假誓说谎话。”耶稣在整个马太福音第5章通篇挑战人。他们也许外表看着不错,但里面却充满了邪恶。十条诫命是展现正确态度的外在行为模式。不杀人是不够的,你还不应当恨人;不犯奸淫是不够的,你甚至都不应当有那种想法。少年人不明白上帝律法的内在品质,而是仅仅明白外在规条。从外表说,他相信自己遵守了一切的诫命。这个人竟然在众人面前宣称自己的义,实在令人希奇。想必他相信大家都会认同他的义。这就是他的问题所在。他根本感觉不到干犯了上帝。耶稣不可能按着这些想法接受他——而是必须敞开他的内心,看到他的罪。沃尔特·钱特里(Walter Chantry)在《当今福音:本真还是综合?》(Today’s Gospel: Authentic or Synthetic?)一书中引用下面一段话说:“当你看到那些人已被律法重创的时候,也就到了浇上福音膏油的时候了。正是先有律法的针,而后才有福音的红线。你必须先伤害他们,然后才能把他们缝合起来。”[1]少年人并不认为他有罪的问题。存着这种态度,他没法得救。他不明白救恩的意思——罪人来到上帝面前,祈求赦免。你若自以为没犯过罪,就没法得救。这个人殷勤寻求永生,所以当他提出正确问题的时候,耶稣才让他正视自己的罪,但他不愿认罪。认罪悔改是救恩的根本要素。我们的主在这里向我们生动展示了这一点。少年人没有领会律法的意义。他已把律法外在化,没能明白律法不过是在表明上帝愿意人心怎样。

2)他自以为义的问题(20b

在马太福音19:20的末尾,少年人说:“还缺少什么呢?”在他的观念当中,他已竭力遵守诫命,并且深信他已做到了。这就是自以为义的宗教运作的套路,它自欺欺人。这个人相信他是义人,相信他遵守了律法。正因如此,他想不出来还需要做些什么。明明未能遵守住上帝的律法,而他却毫无概念。

马可福音10:21说:“耶稣看着他,就爱他。”这个人诚心诚意,很真诚,耶稣爱他。耶稣不愿一人沉沦(彼后3:9)。主即将替这个人的罪而死,他渴望得着拯救这个人的灵魂。然而,耶稣依然不肯按着他的想法接受他。富有的少年官需要明白自己全然有罪。

一定要认罪悔改,才能得着永生。它们是圣灵的工作,而不是得救前某种本于人的行为。我们倚靠上帝的灵,才能认识到我们冒犯了一位圣洁的上帝。这个人不认自己的罪,也不明白他必须离弃罪,所以耶稣不会接受他。

七、顺服主(21-22节)

1.主的优先性(21节)

耶稣向这个人更进了一步。他在21节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这个人自称爱人如己,所以耶稣吩咐他舍去一切所有的,分给邻舍来证明他的爱。耶稣给这个人出了一道得救前的测试题。耶稣实质上意思是说:“你愿意按着我所要求的去做吗?是谁掌管你的生命呢?是你还是我呢?”所以向他下了这条命令。我相信真正的救恩包含委身下来顺服主。

1)顺服的优先性

我并不相信一个来到基督面前的人完全明白尊基督为主这种顺服的全部含义。但我确实相信主愿意他甘心认罪和顺服。然后耶稣要把这些事情是什么意思充分讲解出来。

耶稣使这个人正视自己贪婪的罪。这是一种纵容自己和物质主义的罪。他对贫穷的人,需要救济的人无动于衷。所以耶稣给他出了一道最大的测试题:他愿意尊他为主来顺服吗?

你是否必须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才能作基督徒呢?不是。主并未要求其他人这样做。但是,不论主吩咐你做什么事,你是不是都必须甘心去做呢?是的。他要求什么事取决于他在要求什么人。在这个例子当中,主把少年人生命当中的主要问题单独处理。耶稣把我们带到路加福音14:33的原则:“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所以耶稣问这个人说:“我所吩咐你的,你是否甘心去做呢?现在我要你丢掉你一切所有的。”耶稣知道对这个人来说什么东西最为重要。对其他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有可能是一个女孩、一种事业,或者他们愿意放纵的某种罪。但对这个人来说,却是他的财产和家业。主要求他甘心舍去它们。

甘心舍弃你所拥有的东西,这使我想起奴仆和主人的故事。有一天主人说:“你所拥有的东西,我怎样才能得到呢?”奴仆说:“请你穿上白色的西服,下到这里,跟我们这些奴仆一同在淤泥里面干活。”主人说:“我决不会那样做。我为何一定要那样,才能作个基督徒呢?”奴仆说:“我只是告诉你,你必须这样做。”主人又数次回来问同一件事,得到同样的答复。最后主人说:“我愿意那样做,因为我想得到你所拥有的东西。”仆人说:“很好,你用不着那样做,你只要心甘情愿那样做就行了。”耶稣戳穿了少年人的生存要害。耶稣对他说的意思是:“除非我在你生命当中优先排在第一位,否则不会有救恩临到你。”

2)救恩的代价

救恩要求两件事情:愿意向上帝承认你的过犯;舍弃你现在的优先事项,遵行基督的命令,即或这样做要付上代价,使你舍弃最宝贵的东西。

救恩是不惜一切代价离弃罪,跟从耶稣基督的一种委身。你若不愿按着这些要求得救,耶稣便不会接受你。

不能拯救人的信心自称能使人脱离焦虑,得到某种心理解脱,却不要求他们离弃罪,确认基督是主。马太福音13:44-46有两个比喻——藏宝的比喻和寻找重价珍珠的比喻。我相信这两个比喻都是指在天国里面所提供的救恩。头一个人变卖了一切所有的,买那块地,为要得到财宝;第二个人变卖了一切所有的,来买那颗珍珠。他们想要的东西,使他们付出一切财产的代价。归向耶稣基督的意思是说,你接受他作你生命至高的主。他变成你的头等大事。我觉得,人刚刚得救的时候,并不明白基督是主这句话的全部含义。但我确实认为救恩包含对它的委身。正因如此,罗马书10:9才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加以强调)救恩是有代价的——就是你拥有的一切家业。

2.少年官的优先事项(22节)

耶稣试验这个人,是因为他舍不得放下一切所有的。他的反应是什么呢?22节说:“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他为什么走了呢?因为对他来说,家业比基督更重要。他没法按着这些要求接受救恩。

1)诚实的反应

马太为什么交代说这个人忧忧愁愁地走了呢?因为在他内心当中有某种诚实。他真的想要永生;只是不甘心付上代价。

2)欢欢喜喜接受

圣经上有一个例子,有个人的反应截然相反。路加福音19:1-6说:“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为什么呢?因为他也是一个寻求的人。税吏一般不会有失体面地爬到树上,观看游行队伍经过,但他是一个真正寻求的人。

7-8节记载了基督到访以后发生的事:“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他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干坏事,需要把人生改正过来。他意识到,讹诈穷人的一切财物,都必须偿还百分之四百。这诚然与少年官的态度截然相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9节)撒该变成一个真犹太人。救恩为何临到他呢?因为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是何等大的罪人。他勒索到的一切财物,愿意全部偿还,外加自己所有的一半。因此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10节)

马太福音19章少年人的故事是一个可悲的故事。他不甘心作出撒该那样的委身。主以上帝的律法来衡量他,以此证明他是个罪人,但他不肯正视自己的罪。主赐给他一条命令,要他去遵守,但他也不肯去做。他没法领受救恩,因为他不甘心离弃自己的罪,确认耶稣基督是他生命的主。我再读一遍马太福音19:22所说的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他来寻求永生,却空手而归。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路加福音14:33阐述了什么真理呢?

2.马太福音19:16-22的少年人为何走的时候没有得着永生呢?

3.当今大量传福音的工作错在哪里呢?

4.少年官为何寻求永生呢?

5.说说少年官的一些特征。

6.请给永生下个定义。

7.我们怎么知道少年官殷勤寻求永生呢?(可10:17

8.少年官的动机为何不完备呢?

9.少年官从哪个方面承认耶稣“良善”呢?

10.在马太福音19:16,少年官问耶稣“我该做什么善事”,请解释问这个问题为何无可厚非。

11.耶稣提醒少年人说,他需要做什么事才能进入永生呢?(太19:17

12.耶稣不得不迫使少年人正视什么事呢?

13.你跟其他人分享福音的时候,应当确保他们明白哪一件事呢?

14.除非先搞明白         要求什么东西,否则没有人明白         是什么意思。

15.请你解释少年人对遵守律法的认知。

16.耶稣如何定义遵守上帝的律法是什么意思呢?(太5:21-37

17.自以为义的宗教有什么特征呢?

18.少年官自称爱人如己。耶稣要他做什么事来证明他并没有办到呢?(太19:21

19.耶稣迫使少年官正视什么罪呢?耶稣想让他做什么事呢?

20.哪一种信心不能拯救人呢?

21.请你解释撒该对耶稣的回应与少年官的回应有何种区别。(路19:1-10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请你察看以下几处经文:约翰福音10:27-2817:3;罗马书6:23;希伯来书58-9和约翰一书511-1320。论到我们怎样得着救恩,每一段经文分别是怎样说的呢?哪些经节说明有永生与认识耶稣基督有关系呢?有永生都有哪些好处呢?一个人如何确实知道自己有永生呢?

2.请你读马太福音5-7章。针对基督讨论的敬虔生活领域,你一边读,一边记录你认为在各个领域分别长进到了怎样的程度。你要诚实评价自己。你的评估完成之后,应当乐意屈膝在上帝面前,感谢他透过基督施予你的恩典。你要利用这段时间亲近上帝,承认你有罪。你要存谦卑的态度,让上帝使你升高(雅4:810)。

3.结合这次查经,你在传讲福音的时候,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呢?你传讲的哪些方面被本课内容证实了呢?你向失丧的人传福音的时候,记着强调他们失丧的原因,以及他们承认基督是主的必要性。


[1] [Carlisle, Penn.: Banner of Truth, 1970], p. 43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