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进基督的国

经文:马太福音13:44-46

引言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13:44-46讲的两个比喻,可以把题目命名为“国度无与伦比的价值”。伟大的圣徒托马斯·格思里(Thomas Guthrie)曾写书论到救恩的价值,他说过一段话:“靠着基督的血洗掉最黑暗的罪恶污点,靠着上帝的恩典洁净最肮脏的内心,靠着平安止息人生当中最猛烈的风暴,靠着盼望在最黑暗的罪疚时刻欢欣鼓舞,靠着勇敢藐视死亡,平静地下到坟墓;因这福音,最贫穷的人成为富足;事实上,离了它,最富足的人也是贫穷。福音的财宝远胜从东到西的距离,它的赏赐远比所有的黄金储备更为宝贵!”[1]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13:44-46大体上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全宇宙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天国极珍贵的价值。

本课内容

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两个比喻,然后我们要看它们所教导的原则。

一、比喻

1.藏宝的比喻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44节)

 

1)习俗

把一个人的贵重物品埋起来,在我们主的时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习俗。今天,我们把自己的钱存放在储蓄、贷款、银行、股票、债券、证券或者房地产里面。但在那个年代,并没为老百姓服务的银行(唯独富有的人才能跟银行打交道,但在那个年代,要存放贵重物品,银行并不是十分安全的地方)。人们若有一两件很值钱的东西,往往会把它们埋起来。尤其巴勒斯坦更是如此,因为那地方兵荒马乱。它的历史一直战乱不断。为了防备征服者抢夺他们的贵重物品,大家会把它们带到一块地里,或者有识别标记的地方,把它们埋起来,目的是以后再把它们取回来。大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仓库。

2)做法

根据这个比喻,有个人在地里,他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宝贝。比喻并未交代他为何在地里;也许是田地的主人雇他在那里干活。很可能他是在犁地的时候遇见了宝贝。他发现这宝贝之后,重新把它埋起来,变卖掉他一切所有的,好去买那块地,得着地里的宝贝。

在那个年代,有人在地里找到一两件值钱的东西,并不罕见。在马太福音25:14-30,我们的主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个人把银子(钱财)托付给仆人。第一个仆人给了五千,第二个给了两千。他们把这些钱财投资出去,替主人赚了一大笔钱。然而,第三个仆人却把托付给他的一千银子埋在地里。主人说他本来应该投资出去,收取利息。这个故事说明,有些人不愿把钱财投资出去,而是宁愿埋起来。

约瑟夫是1纪的一位犹太历史学家,他提到“犹太人所拥有的和主人为了预防战乱的不测命运而储藏在地下的金银,以及剩余的大部分值钱的家具”。[2]那时候人在田间犁地或者挖掘,不小心遇见宝贝,并不罕见。

3)原则

对这个比喻,大家常常问到一个问题:这个人明明做了一件错事,耶稣怎么会拿他来讲故事呢?这个人把宝贝又藏了起来,买来这块地,并未告知主人宝贝的事,有些人认为他做得不道德。我们先来看看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再来讲解这个比喻的要点。

首先,犹太拉比的律法说:“人若寻见散落的果子,散落的银钱……这些物件当归属寻见者所有。”[3]因为找到宝贝的人在犹太拉比律法的限定范围之内,所以听见这个比喻的人不会觉得这个人的行为有违伦理。

其次,藏在地里的宝贝并不属于田地的主人。假如宝贝是他家的,不把宝贝挖出来,他是不会把这块地卖掉的。他并不知道地里有宝贝。显然,这宝贝属于田地先前的某位主人,很可能他已死于战乱或者意外事故,导致他取不回宝贝。因为田地的主人并不是宝贝的主人,所以找到宝贝的人优先得到它的所有权。犹太律法说,他有认领宝贝的权利。

第三,这个人非常公道。假如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想必就会拿着宝贝,一走了之;也就不会不厌其烦地再来买地了。你可能会说:“也许他是因为良心不安,或者是他的岳父,或另一位亲属告诉他应当怎样去做。”

我想到一件事,叫我们看见这个人是何等诚实:他本来可以把宝贝拿走,变卖掉其中的一部分,再用这笔钱来买地。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明明知道犹太律法赋予他认领财宝的权利,但他丝毫没有动用它来购买这块地。相反,他变卖了自己一切所有的来买地。他知道这才是得来宝贝的正确做法。这个人未做一件有违伦理的事——并未欺骗任何一个人。

这个比喻的要点是这样的:有个人找到一件非常值钱的东西,于是他变卖自己一切所有的,为要得到它。因为遇见宝贝,他实在欣喜若狂,甘心去做一切必要的事,把它买来。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13:44-46的第二个比喻。

2.寻珠的比喻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45-46节)

 

1)寻找珠子

“买卖人”(希腊文emporos)是指那种批量购买物品,然后再把它们转卖给零售商的人。在这个比喻当中,他在寻找好珠子。在那个年代,这是企业家常见的做法——他们批发珍珠,常为自己寻找质量上乘的珠子。在那个年代,有些人想作多元化的投资,就会投向珍珠方面。珍珠相当于现在的钻石,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值钱的宝石。你若拥有珍珠,就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寻找珍珠牵涉到的事情难以置信。珍珠可以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找到。得到它们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好些人死于寻珠途中。他们不具有今天潜水采集珍珠的设备。相反,采珠潜水员常把石头绑在自己身上,从小船的一侧纵身跳下去,跳进有鲨鱼和其他生物出没的危险水域,在水底的污泥当中搜寻牡蛎。在整个潜水过程中,采珠潜水员必须屏住呼吸,但愿自己不会爆裂而死。

2)珍珠的前景
1)在世界上

一颗完好华美的珍珠价值连城。《塔木德》说“珍珠是无价的”。埃及人竟然膜拜珍珠,罗马人也模仿这种习俗。妇女想要炫耀自己有钱的时候,就把珍珠戴在头发上(提前2:9)。罗马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的妻子罗莉娅•保莉娜有一次出席晚宴,把珍珠戴在头发、耳朵、脖子和手指上,价值相当于今天的两亿五千万人民币。历史学家普林尼(Pliny)说,埃及艳后克利奥珀特拉(Cleopatra)曾有两颗珍珠,每一颗的价值在当时都有三亿三千万人民币(而且当时货币的购买力超过现在的二十倍!)。罗马皇帝想要炫耀他们何等富有的时候,就把珍珠溶解在醋里面,调到葡萄酒中饮用。

2)在圣经里面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7:6说,不要把我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换句话说,“不要把值钱的东西交给一头猪;别做那种蠢事!”启示录把珍珠说成是值钱和华美的物品(启17:418:1216),而且说天上会有珍珠(启21:21)。那个年代看待珍珠,就像我们今天看待钻石一样——它们非常值钱。

这个比喻讲述一个人四处寻找好珠子,并把它们推销给小商小贩,因为卖给他们,可以从中获利。珍珠也是一种投资多元化的好办法。有一件事聪明的投资人从前不做(今天依然不做),就是把他一切所有的全都投在一样东西上。但在这两个比喻当中,两个人所做的恰恰就是这件事:第一个人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去买那块埋着宝贝的地;第二个人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去买一颗珍珠。

现在我们已有机会对这两个比喻稍微作了一点了解,我们来看……

二、原则

从这两个比喻当中可以学到六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是……

1.国度是无价之宝

两个比喻全都教导我们说,主的国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把一个人带进基督的国,乃是凭着他的救恩。一个人得救以后,就会借着耶稣基督得着上帝的知识。他能体会到身在国度当中,身为至高主宰的臣民,与君王相交,这是何等宝贵。天国福分的价值大到一个地步,除非一个人是傻子,才不愿意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为要得着它。没有一样东西的价值比得上它。基督和他的国是一件宝贝,富足程度无以伦比:它不能朽坏、不受玷污、存到永远。这种宝贝就藏在这个一贫如洗、深受咒诅的世界田地里,足以叫地上每一个贫穷、痛苦、瞎眼、赤身露体的居民永远富足。救恩、饶恕、仁爱、喜乐、和平、美德、良善、荣耀、天堂和永生,全都包含在这件宝贝里。宝贝和珍珠全都表达了救恩的价值。弗洛伊德•霍金斯(Floyd W· Hawkins)在他的圣诗《我已找到快乐的途径》(I’ve Discovered the Way of Gladness)里面写道:

 

我已找到无价珍珠

永远长存美好

借着救主伟大牺牲

我得着这珍贵。

 

救恩的永恒价值远胜世上一切精美珍珠或者可能在地里寻见的宝物拥有的价值。世界对救恩这块宝石所知的何其少!世界对毫无价值的事所投入的又何其多!

这两个比喻当中的第二条原则是……

2.国度并非显而易见

1)国度的价值尚未兑现

马太福音13:44的宝贝是隐藏的,并不是躺在地面上。买卖人必须寻找珍珠。照样,救恩的价值对人来说也不是显然的。世人观看基督徒,不明白他们为何敬拜上帝。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人竟然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基督,遵行一套与人的欲望背道而驰的伦理法则。他们搞不懂基督徒为何如此大大珍惜这件事。哥林多前书2:14说:“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哥林多后书4:4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上帝的像。”国度和真道对世人来说,并非那样显而易见。

在寻珠的比喻当中,买卖人不得不寻找珠子。在藏宝的比喻当中,那个人发现了宝贝,追求得着它。但有些人向来懒得考虑事物表面以外的事,而是忙得不亦乐乎,瞎折腾人生当中的表面现象,从未寻找隐藏的宝贝。有一位作者说:“在人的形状底下——在一个拿撒勒人的隐秘和贫穷之下,是上帝本性的一切丰盛,那时候却向聪明通达人隐藏起来。光离他们很近,然而他们却看不见;上帝丰盛的恩典带到他们家门口,然而他们却依旧贫穷和痛苦。”这句话千真万确:曾有许多时候,基督徒对宝贝或珍珠作过一份描述,讲给一个人听,反倒促使那个人弃绝了它。不信的人不明白救恩不可估量的价值。正因如此,主在马太福音7:14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正因如此,耶稣在马太福音11:12说,天国必须努力得着,必须去追求它。

2)国度的道路尚未努力探寻

国度是宝贵的,但有些人不愿努力寻求隐藏在上帝真道当中的真理,国度向他们则是隐藏的。主在路加福音13:24说,人必须“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买卖人找到的珍珠就属于这种情况:尽管他用不着把珍珠从海底的淤泥里挖出来,但在他找到珍珠之前,潜水采集珍珠的人却必须去忍受难以置信的环境。在这两个比喻当中我们看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救恩的信息是隐藏的。世人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看见它。

耶稣在约翰福音5:40说,有些人不肯到他这里来得生命。他要求他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约翰论到耶稣说:“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0-11)有些人秉持一种肤浅的人生观,并不考虑探寻某种深刻又有真价值的东西,这等人必定找不到真理。真理不是从表面现象中寻找的,一定要有一种愿意探寻它的渴望。那个在地里头遇见宝贝的人,对他找到的物品,必须甘心追求拥有它。

国度的第三个原则是……

3. 国度是本人努力得着的

这一点是这两个比喻的关键。比喻当中的两个人各自找到一样东西,是他本人努力得来的。这就叫我们看见,你在上帝的主治之下,却有可能不是他国中的一员。宇宙当中人人都在上帝的统治之下,因为他是宇宙的至高主宰。那些在地上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置身于国度当中;但那些在地上的人,却有许多并不是君王的臣民。照样,教会里面也有许多人并不是基督徒。

虽然世界是在耶稣基督的统治之下,但并非世上所有的人都是他真实国度的一员。正因如此,耶稣在马太福音8:12对犹太人说:“……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换句话说,有些犹太人尽管在上帝与以色列所立的约之下,但永不会个别性地认识上帝。保罗在罗马书第2章说,割礼不在于肉体,而在于内心(25-29节)。在罗马书9:6,保罗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就算一个人是犹太人,又在上帝的治理之下,却有可能并不是国度当中真正的一员。

这一点对今天的人来说依然真实。有些人置身于地上的国度当中,但从未在他们生命当中努力得着天国。这样说来,马太福音13:44-46的两个比喻,重点关注的是本人对国度的努力得着。一个人有可能亲自努力得着天国之前,必须先到一个地步,看见国度的价值。上帝已经向人摆上真有价值的东西,但人却不择一切手段,去寻找毫无价值的东西,真是难以置信。

从这两个比喻当中应当学到的第四条原则是……

4. 国度是喜乐的源头

44节,我们发现那个人对寻见宝贝的回应是喜出望外。他欢欢喜喜地变卖一切所有的,好去购买那块藏有宝贝的田地。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欲望,那就是快乐。你可能会说:“我认识一些喜爱痛苦的人。”没错,有些人痛苦的时候,却很快乐。但你要知道,假如痛苦是导致他们快乐的东西,他们还是在追求快乐。世界在寻求快乐,人们想拥有美好的感觉。主知道这件事,他在约翰福音15:11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在约翰一书1:4,约翰说:“……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我们的主在约翰福音16:24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保罗在罗马书14章说:“因为上帝的国……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17节)在罗马书15:13的祝福语当中,保罗对罗马人说:“但愿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人愿意体验喜乐。你因发现了天国和主耶稣基督,可以找到真正的喜乐。

国度是宝贵的,也是隐藏的。亲自努力得着天国的人,必将寻见真正喜乐的源头。那个遇见宝贝的人,变卖一切所有的,为要能买来这宝贝,带给他喜乐。这样做没什么错;主愿意我们欢喜快乐。圣经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4:4)基督徒应当比其他人更加欢喜快乐,因为他们找到了宝贝。

我们来看第五条原则:

5. 国度是在不同环境下进去的

马太福音13:44-46的两个比喻有一些共同点:两个比喻各有一个人;两个人都找到了非常值钱的东西;在这两种情形当中,他们全都辨认出那种极大的价值,并且甘心付出一切代价,来得到他们寻见的东西。这两个比喻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藏宝的比喻当中,那个人的发现是偶然遇见的。在寻珠的比喻当中,那个人是在寻找珍珠的过程中,找到了那颗非常值钱的珍珠。头一个人不知道他在寻找什么,第二个人却知道。这一点告诉我们什么事呢?

1)偶然遇见

地里那个人并不是在寻宝,而是在田间干活,可能是在犁地,或者修造某种东西。靠着干活,他在谋求生计。在这种日常劳作的过程中,意外碰见一笔财富。

有些人就是这样进天国的。使徒保罗并不是在寻求进天国——他自以为已在其中。他在赶往大马士革的路上,为要杀害基督徒,那时候上帝从天上说话,救赎了保罗(徒9:1-6)。有位口渴的撒玛利亚女人,到井边找一口水喝,回家的时候却已蒙了救赎(约4:7-2942)。有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只是想能看得见,他不但得着医治,而且得着救赎(约9:1-38)。有些人去聚会,原是为了嘲弄讲道的人,但后来却得救了。有的人并不是正在寻找宝贝,然而他们却偶然遇见了它。

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Hadden Spurgeon)小的时候参加聚会,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去聚会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他并不认识基督,也不是在寻求基督。他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感到满意。十五岁那年,他决定在新年那天去参加聚会。当天暴风雪非常厉害,他没办法赶往平常参加聚会的那间教堂,只好转身去一个院子,到了一间循道宗的小礼拜堂。那天本来安排了一个传道人去讲道,但因天气恶劣,那个人一直都没赶来。教会的一位执事走到前边,在大约15人的会众面前主持聚会。据司布真回忆,那个人非常愚蠢。在整堂聚会过程中,他反复宣读同一段经文,因为实在没有别的话可说:“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然后年少的司布真身上某种东西引起了传道人的注意。他说:“年轻人,你看上去非常痛苦。你活着会一直痛苦下去,死了也会很痛苦,除非你听从我所念的经文。”然后他大声喊着说:“年轻人,你要仰望耶稣!”司布真说,他观看,黑暗散去,他看见了上帝的儿子。先前他并未寻找任何东西,但它还是临到他身上。他偶然遇见一笔财富。历来少有人像查尔斯•司布真一样影响过那么多的灵魂。那个愚蠢的人反复向教会宣读同一节经文,不论他是谁,上帝已经借着他作工。

2)努力寻找

买卖人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他并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在寻求一些真有价值的东西。它就像使徒行传8:26-38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使徒行传10:1-830-33的哥尼流、使徒行传16:14的吕底亚、使徒行传16:27-34的狱卒、使徒行传17:10-12的庇哩亚人。买卖人就像那种寻求上帝的人——他在寻找一些有真价值的东西。他在寻找期间,并不知道会在一颗珠子身上找到他所寻找的全部价值。他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他在寻找良善、诚实、美德、饶恕、平安、喜乐、天堂、救恩和上帝。可能他原以为四面八方都能找到它们——在一大堆珍珠里。但他所需的一切全都在一颗珠子里。

所以,有些人是偶然走进天国的(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偶然撞见却不是意外),有些人则寻求天国。天国是在不同环境之下进去的。

我们来看最后一条原则:

6. 天国因一笔交易而成为个人的东西

在第一个比喻当中,用的是“买”这个字;在第二个比喻当中,用的则是“买了”这个字。有些人对这个字感到紧张,他们说:“您先等一等,这两个比喻是不是说,一个人必须去买他的救恩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比喻说的是,这两个人确实买到了他们的救恩,但你一定要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两个比喻,宝贝和珠子两样东西都是拿钱买来的。但它们仅仅是故事而已。圣经说,你拿钱是买不来救恩的。马太福音19:24说,有钱人想买通天国的路,不过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罗马书3:21-26告诉我们,救恩是从上帝而来的白白恩赐。以弗所书2:9说,救恩“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1)交易的特征

以赛亚书55:1是旧约圣经教导靠着恩典得救的一节伟大经文。那里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这里作了一笔购买救恩的交易,但并不是用钱财和善行。交易程序是这样的:你放弃你一切所有的,来换取他一切所有的。我要引用圣经来解释一下这句话,因为我不愿这句话造成误解。

1)路加福音9:57-62

路加福音9:57说:“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这个人来见耶稣,他说他想跟从耶稣。主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58节)换句话说:“跟从我要付这样的代价:你把你的舒适交给我,我把我的国度交给你。”这个人不喜欢这些条件,因此未作这笔交易。在59节,耶稣邀请另一个人跟从自己。那个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59节)这里很有意思,那个人的父亲甚至都还没死。那人想要等到继承产业再说。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60节)那人不愿放弃他的产业,所以他未作这笔交易。又有一个人,在61节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上帝的国。”(61-62节)换句话说:“你往相反的方向观看,就不可能犁出一道直沟。”那个人不愿舍弃他的家人。

2)马太福音10:37-39

问题在于一个人是否甘心放弃他拥有的一切来接受耶稣。主在马太福音10:37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倘若你不甘心舍弃一些必须舍弃的东西,比如你的家人,那你一定进不了他的国。耶稣继续往下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38-39节)这就是交易程序:你舍弃你的一切所有,接受主耶稣的一切所有。这就是一个人接受救恩的过程。

3)马太福音16:24

在马太福音16:24,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救恩当中的基本原则,就是一个人舍弃自己,叫基督来掌管他的生命。

4)马太福音19:1621

在马太福音19章,有一个富有的少年官来见耶稣说:“……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16节)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21节)耶稣的意思是说:“你要想得着我的财宝,那就要舍去你的一切产业。”耶稣并不是说,只要那个财主把所有的钱财都分给穷人,他就能得救。一个人甘心舍弃他的一切所有,去证实基督是他生命的主,这时候他就得救了。一个人必须放弃他的罪和自我意志,来交换基督的带领。

2)对交易的理解

我认为并非人人都在得救的时刻完全明白这件事,但真正得救的标志就是甘心舍弃自我。一个人得救并不是仰仗归向基督之前不再犯罪、咒骂、酗酒、打老婆、争吵、打架、好色。一个人不可能靠着自己除掉所有这些东西。一个人得救的时候,是他舍弃自己的一切意志、刚强和资源,来交换基督的刚强和大能。这就是交易程序:甘心放弃一切,尊基督为主。

腓立比书第3章有这件事的一个形象说明。保罗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从前使他自信,可以仰仗肉体的那些事情——就是那些他觉得有资格赖以得救的事情:“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3:5-6节)保罗一直深感自豪,因他是犹太人,又自以为义。但在遇见基督之后,他却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7节)保罗的字面意思是说:“我把一切出于肉体的行为看作粪便(粪肥),好叫我得着基督。”这就像那个买宝贝的人,又像那个买珠子的买卖人。保罗清理了一切的自以为义、所有的资源,以及他的自我意志,为要尊耶稣基督为主。保罗对自己所说的话,或许还不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但他已然甘心为了基督舍弃自己。保罗说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牺牲的,只为得以在基督里面(9节),认识基督(10节),并得以从死里复活(11节)。

我认为有些人讲解福音的时候,对跟随基督的代价强调的不够。我们应当呼吁罪人作一笔交易。耶稣在路加福音14:28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他在31节又补充说:“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两万兵来攻打他的吗?”一个人务要认识到,跟随基督是有代价的。但这代价是值得的。那件宝贝和那颗珠子尚且值得采购的人付出他们一切所有的,跟随基督也照样值得不惜一切代价。

7.总结

我曾经给女儿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只名叫“条纹”的毛毛虫。他天天在地里爬来爬去,感觉好没意思。有一天他往远处观看,看见有一根柱子正在升上天空。他心里想:“我好想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朝着柱子爬过去,发现那原来是向上爬的毛毛虫搭成的一根柱子。他看不到柱子的顶端,因为它直冲云霄。他心里想:“也许这就是毛毛虫应该做的事情——爬毛毛虫柱子。”他上了毛毛虫柱子,开始往上爬。唯一的爬法,就是踩住其他毛毛虫的头。于是他不断用力往上爬。每过一小会儿,他都会问另一只毛毛虫说:“柱子的顶端有什么东西呢?”他们全都说:“我们不知道,但既然大家全都往那顶上爬,所以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东西。”

在往上爬的途中,他踩在一只黄色小毛毛虫的头上,她长得相当漂亮。因此他感觉可不好受,于是做了一件事,原本踩在别人头上的时候,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他注视她的眼睛。他心里想:“她真是一只可爱的小毛毛虫。”于是对她说:“不爬这根毛毛虫柱子也许会更好,还不如回到地里,天天抱在一起。”他们两个几经周折从毛毛虫柱子上爬下来,回到地里,天天抱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抱得有点烦了,“条纹虫”说:“我要再回去爬毛毛虫柱子,看看那顶上有什么东西。”她却说:“我不能再回去爬那东西了。”于是“条纹虫”离开了她。

漂亮的黄毛毛虫感觉很寂寞,她在地里爬来爬去,看见有件很好玩的东西挂在一根树枝上。一半是一个小匣子,另一半是一只毛毛虫。她对毛毛虫说:“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在吐丝结茧啊。”她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呢?”那只毛毛虫说:“因为我要死了。”她说:“你为什么想死呢?”他说:“因为我若死了,就会重生变成一只蝴蝶。”她说:“你确定吗?假如你变不成一只蝴蝶呢?”他说:“我一定会重生变成一只蝴蝶,因为毛毛虫本来就是要变成蝴蝶的。但它们必须先死。”

这句话她思考了很长时间,因为做这件事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最后,她决定甘心去死,为要变成一只蝴蝶。她明白过来,她若这样做,就不必再去爬毛毛虫柱子了;她可以飞到顶上,向下俯视,看看那上头有什么东西。她吐丝结茧而死,后来重生为一只蝴蝶。于是她飞到毛毛虫柱子的上方,找到了“条纹虫”。他已经非常靠近柱子顶端,差不多就要看清楚顶上有什么东西了。你知道一只毛毛虫爬到顶端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吗?在他底下的一只毛毛虫就会把他推出去,叫他一直掉到柱子的最底下摔死。但在厄运临到“条纹虫”之前,她拯救了他。后来,“条纹虫”也吐丝结茧,变成一只蝴蝶。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它说明,你若甘心去死,就能重生为一名基督徒。这就是藏宝和寻珠的比喻所传的信息。斯塔德特·肯尼迪(Studdert Kennedy)写道:

 

我的基督,他也是一名赌者,

取来他的性命,将它舍弃,

交换一个蒙救赎的世界。

他的痛苦结束以先,偏西的太阳落山之前,

以其鲜红的冠冕为那日加冕,

他晓得他已得胜。

 

国度是宝贵的、隐藏的、是亲自努力得着的、是充满喜乐的,又是在不同环境下进去的。但代价始终都是丢弃一个人的自我,接受耶稣基督的至高主权。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马太福音13:44-46的两个比喻,可以起一个怎样的标题呢?

2.对藏宝的比喻,大家常常提出哪一个问题呢?请举出三个理由,说明遇见宝贝的人,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违背道德。

3.那个遇见宝贝的人本来可以怎样做来购买这块地呢?他反倒怎样做的呢?

4.说一说马太福音13:45的买卖人(希腊文emporos)是怎样来谋生的。他为什么寻找珠子呢?

5.耶稣说不要把我们的珍珠丢在猪前(太7:6),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启示录对珍珠是怎样评价的呢?

6.我们从藏宝和寻珠的比喻当中,可以学到的第一条原则是什么呢?经文提到的哪些东西是天国财宝的一部分呢?

7.我们从藏宝和寻珠的比喻当中,可以学到的第二条原则是什么?根据哥林多前书2:14,属血气的人不能领会什么事呢?为什么?根据哥林多后书4:4,撒但对不信的人做了什么事呢?

8.为什么有些人一直懒得考虑事物表面以外的事?

9.真理不是在           中找到的。一个人一定要有怎样的态度,才能找到真理呢?

10.我们从藏宝和寻珠的比喻当中,可以学到的第三条原则是什么呢?请解释耶稣在马太福音8:12向犹太人教导的真理。马太福音8:12教导的真理是不是仅仅适用于犹太人呢?请作解释。

11.一个人必须先做哪一件事,然后他本人才能努力得着天国呢?

12.所有人的基本欲望是什么呢?这一欲望如何才能得到满足呢?

13.马太福音13:44-46的两个比喻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14.说一说圣经上有哪些人是像发现宝贝的人那样遇见天国的。

15.说一说圣经上有哪些人是像那个买卖人找到非常值钱的珠子那样遇见天国的。

16.天国和救恩不能用什么东西买来呢?从何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天国是买来的呢?

17.路加福音9:57-58那个人不愿舍弃什么来跟从耶稣呢?路加福音9:59-60那个人为何不愿马上跟从耶稣呢?路加福音9:61-62那个人不甘心舍弃什么呢?

18.一个人必须甘心怎样处治生命当中的一切,才能成为一名基督徒呢?这个人必须作出哪种交换呢?

19.保罗在得救以前,自以为有些东西肯定能使他上天堂(腓3:5-6)。请把它们列举出来。在他成为基督徒之后,又把这些东西看作什么呢?

20.有些基督徒讲解福音的时候,对哪件事情强调得不够呢?

21.“条纹”毛毛虫的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藏宝和寻珠的比喻教导说,主的国是无价之宝。当你成为一名基督徒的时候,你领受了一件无法估价的财宝,它包括救恩、饶恕、仁爱、喜乐、和平、美德、良善、荣耀、天堂和永生。你有多少时候思想自己在基督里的丰盛呢?你是否珍惜基督赐给你的一切,以这种态度过你的生活呢?请你读诗篇119:162。诗人对上帝的话是哪种态度呢?他说上帝的话像什么东西呢?上帝的话对你来说又有何等宝贵呢?你在上帝面前的祷告时间,以及你与其他信徒的交接时间,对你来说又有何等宝贵呢?你成为基督徒以后上帝赐给你的那些东西,是你所拥有的最贵重产业。倘若有世俗的事在抢夺你的时间,使你不能好好祷告、研读上帝的话语、交接、享受上帝赐给你的东西,那你就当祈求主,帮你理顺你的优先次序。

2.在藏宝的比喻当中,找到宝贝的人欢欢喜喜地回应他所发现的东西。请你读诗篇35:943:4;以赛亚书61:10;罗马书5:11;还有腓立比书4:4。在所有这些经文当中所表达的喜乐,是因什么事情呢?根据以赛亚书61:10,以赛亚因着哪些理由而欢喜快乐呢?想一想还有哪些理由,使你应当靠主欢喜快乐。既然你有全部这些理由,靠着主欢喜快乐,现在就以祷告向他献上感谢。

3.请读马太福音16:24。一个人必须先做哪一件事,然后才能跟从基督呢?你跟不信的人分享基督的事情,有没有对他们讲述跟从基督的代价呢?不信的人必须先降服他的自我意志和罪,然后才能跟从基督,倘若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你向一些人作见证的时候,为了叫你做好预备,与他们分享跟从基督的代价,你要背会马太福音16:24,“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1] 《耶稣所讲的比喻》,The Parables [London: Alexander Strahan, 1866]

[2]威廉•巴克莱《马太福音》(第二卷),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Matthew, vol. 2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58], pp. 93-94

[3]威廉•巴克莱《马太福音》(第二卷),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Matthew, vol. 2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58], pp. 94-95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