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毫无疑问,以赛亚是最伟大的希伯来先知,也是他那个时代本国最杰出的人士,可能还是继大卫之后以色列历史上最显眼的人物而且,两千七百多年以来,他对犹太人和基督徒的深远影响,或许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位先知。在本国历史上那段危机四伏、恰逢多事之秋的时期,他担负起先知、政治家、改革家、教导者、作家、演说家和诗人的诸多职分。

 

威廉·史考基W. Graham Scroggie[1]

 

我们在研经的这一部分,要来思想以赛亚的生平和侍奉,以及他写作的历史背景。先知在默示之下书写出的预言信息涉及广大的范围,搞清他怎样把以赛亚书53章恰当融合进来,将会大有帮助。我们发现,这颗预言宝石,把它镶嵌在以赛亚生平和预言的宽广全景之内,更显得光彩夺目。

 

我们在本书序言部分的起头曾经指出,以赛亚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拯救的意思。它可以译作“耶和华拯救”,或者“耶和华是救恩”。这个名字是对以赛亚预言性信息的恰当总结,我们已经看到,以赛亚书53章把这一点响亮地表达出来。

 

从诸多方面来看,以赛亚都是一个神秘人物。他在旧约圣经的历史书出现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列王记下仅有十三次提到他,历代志下也只有三次——全都与他说的预言有关。我们从以赛亚书8:3得知,他已娶妻,但他妻子的名字却从未告知我们。他简单称之为“女先知”。夫妻二人至少生有两个儿子,也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施亚雅述(赛7:3)和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8:3)。这几个少有的传记细节,只有从以赛亚自己的预言当中才能搜集出来。旧约圣经的历史书上除了提到他父亲的名字之外,找不到他的其他个人信息。

 

先知在以赛亚书1:1自我介绍说,他是“亚摩斯的儿子”。列王记下、历代志下和以赛亚书各处零零散散共有十三次这样称呼他。或许先知的父亲是一位极其突出的人物,圣经的记载写成文字的时候,作者认为没必要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然而,圣经除了把亚摩斯称为以赛亚的父亲之外,再没有一个地方提到他,因此以赛亚的家世背景对后世的读者来说,基本上不为人知。甚至没有一份记录告诉我们,他属于哪一个支派。据一个古老的犹太传说,以赛亚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但圣经上找不到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

 

然而,却有几条线索暗示以赛亚来自一个举足轻重、或者大有影响的家族。他的社会地位高到一个地步,甚至不用事先禀报,就能个人拜见国王(赛7:3)。他与大祭司乌利亚和先知撒迦利亚的关系极其亲近,甚至可以招呼他们作诚实见证人,证实他的先知资格(8:2)。

 

圣经并未告诉我们以赛亚是怎样死的,又是何时死的——对地位如此显赫的圣经人物来说,竟然不交代这些事,实在不同寻常。《密示拿》是对犹太人古代口述传统的一部书面记录,那里说,以赛亚被犹大国末期的一位国王玛拿西杀害。我们到第10章要更细致地察看玛拿西王的统治,但暂时指出一点就够了,《密示拿》的这一记载完全符合圣经对玛拿西人品的叙述,他“流许多无辜人的血,充满了耶路撒冷,从这边直到那边”(王下21:16)。可以追溯到远在主后二世纪的大量犹太人和基督徒文献全都说,以赛亚是被人用一根木锯锯成数段的。[2]希伯来书11:37可能在暗示以赛亚殉道一事,那里提到旧约有些圣徒为信仰的缘故“被锯锯死”。

 

以赛亚有时候被人称作旧约的“保罗”——这种对比非常贴切。跟保罗一样,以赛亚的才智显然得到很好地开发,他对上帝话语有透彻的认识。这位先知所传信息的重中之重就是所应许的弥赛亚,以及他借着恩慈的手段为他的百姓预备救恩。这也是使徒保罗的首要主题:“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参1:23)。截至目前,你从我们的研经肯定已经留意到,占据以赛亚书53章主导地位的救赎教义,也正是保罗神学的鲜明特征:基督被钉十字架与复活、替代性的赎罪、因信称义和上帝的主权。

 

历史背景

 

以赛亚的先知生涯至少跨越了四位国王的统治时期:“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赛1:1),从这一事实可以推断出来,他显然活到很大的岁数。因此,开篇这节经文使我们可以清楚确认以赛亚在旧约年代表上处在什么位置。以赛亚为我们提供的时间窗口其实始于主前739年(乌西雅王驾崩那一年),一直持续到希西家离世之后。希西家大约死于主前686年。我们知道以赛亚比他活得时间更长,因为历代志下32:32说,以赛亚写过一本希西家的完整生平传记(这部著作并未收录在圣经正典里面,它的手抄本也未保存下来。以赛亚仅写过一卷受默示的书,就是旧约圣经这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书)。

 

以赛亚为后世编纂他的预言,并且记录下来;很可能直至希西家死后十年以内,才完成这部巨著。这一时间框架从一个事实可以推导出来,以赛亚当作“历史”(而非预言)记载下来的事件,最后一件是西拿基立遭人暗杀(赛37:36-38)。这位亚述国王死于他两个亲生儿子之手,这是主前681年的事,那时希西家已经死了大约五年时间。

 

这说明,先知的侍奉持续了大概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先前已经指出,这一时间表意味着,以赛亚书53章在它所描写的事件尚未发生前至少七百年就已写成。

 

我们在第二章说过,以赛亚按着主题编排他的预言,将它们分成两大部分,分界线位于3940章之间。前三十九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发预言警诫戒即将临到犹大国的审判和被掳40-66章则是应许恩典和拯救

 

以赛亚书第二部分最好当作一个完整的拯救应许来理解。以赛亚在侍奉过程中领受了几段单独的预言,这个应许是由它们汇编组合而成的。以赛亚书40-66章有二十四节经文包含“耶和华如此说”这句话。这些都是赐给以赛亚的单个预言,后来他在圣灵引导下(参彼后1:21)把它们汇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有荣耀的异象。这是一个有关拯救的威严启示,弥赛亚将要降临,把这救恩带给上帝的百姓。

 

最后这二十七章不但描写了以色列要从被掳之地拯救出来,罪人要从罪疚和罪的捆绑当中得着救赎,而且描写了地上的万国万民最终要从撒但辖制的锁链当中挣脱出来。简言之,以赛亚所记载的上帝所应许的拯救,像一首逐渐增强至高潮的长篇乐曲,最后描写了在将来千禧年的国度里面,创世记3:17-19的咒诅在弥赛亚的统治之下,要怎样被完全颠覆过来。我们在本书的第二章已经注意到,以赛亚分作三个乐章,各个乐章分别由九章经文组成,逐渐加强达到高潮。40-48章主要讲的是犹大要从被掳巴比伦的光景得着释放49-57章的主题是从罪中救赎出来58-66章达到顶点,预言公义要在地上执掌王权,那时弥赛亚要在耶路撒冷登上理应属于他的宝座,耶和华说:“我要使平安延及她,好像江河。”(66:12

 

以赛亚那个时代的人有充分理由殷切期盼在弥赛亚国度当中享受所应许的太平。在以赛亚的侍奉过程中,耶路撒冷常常置身于敌军的围困之下。和平时段稍纵即逝。“平安”通常都是通过与异教统治者缔结不圣洁的盟约,或者向邪恶帝国进贡,讨价还价换取而来。(就连那个时代最好的犹大王,处理起国际事务,也常常过分讲求实用,很容易妥协。)对整个犹太民族来说,必然结果就是反复出现灵性衰落的螺旋式下降,丧失遵守真道而来的福分。

 

上帝的百姓是如何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呢?

 

国家分裂

 

你若完全熟悉旧约历史的大概轮廓,就晓得所罗门在主前930年左右死了以后,以色列分裂成两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以色列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北国保留了以色列这个名字,成为由十个支派组成的联邦,由一连串不敬虔的国王统治,他们并没有正当资格接续大卫的王位。分裂的起因源自这十个支派不接受所罗门的合法继承人罗波安。实质上,他们是拒不接受上帝所拣选的王族血统,从而表明他们藐视圣经上对弥赛亚的应许。他们在叛逆期间,擅自选择,膏立了一个与犹大国抗衡的国王,耶罗波安。他们抛弃了耶路撒冷、圣殿和利未记的祭司制度,把撒玛利亚设为都城。他们维持这种篡夺王位的接替制度长达两百多年。他们的国王自然全都是离经叛道的人,北部这些支派的属灵历史是一部从未中断的背道和衰落故事。虽然主打发先知(始于以利亚和接续他的以利沙)到他们那里,但以色列国从未真心悔改。最后,到主前722年,都城撒玛利亚被亚述人倾覆,北国大部分百姓被成批掳走,从此以后他们再没有完全归回,恢复为上帝名下的一个国家(王下17:24)。

 

南国犹大仅由两个支派组成——犹大和便雅悯支派。所罗门死后国家一分为二,惟有他们依然效忠于大卫的宝座(王上12:21[3]。在众支派当中,犹大是最大的支派,便雅悯则是最小的支派。但耶路撒冷城却位居便雅悯的地界之内,犹大则占据着面积广大的地区,从便雅悯的南部边界,一直延伸到加低斯巴尼亚。(加低斯是西奈旷野的一个地方,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起先本应从那里进入应许之地。但他们却悖逆,故此被定罪,在沙漠流浪了四十年。)

 

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土地和人口加在一起,组成的国家大致上相当于其他十个支派的三分之二。不但如此,北国大部分人被亚述人掳走的时候,各个支派的人与以法莲、玛拿西和西缅(北部的三个支派)“有许多”的人逃离自己的土地,迁入犹大的地界(代下15:9)。因此,犹大形成了一个代表着全部支派的强大政治实体。

 

然而,有许多位犹大王却不比不正当的北部竞争对手好到哪里去。大卫王朝确实产生了几位敬虔的改革家。但总体上说,犹大的属灵历史却是一部污迹斑斑的编年史,一部衰落与悖逆的长篇故事,偶尔夹杂着一些复兴与蒙福的亮点间歇期。改革时段的延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两代人。

 

以赛亚就在犹大国侍奉。你要记住,先知的侍奉跨越了数十年,至少四位国王的执政时期。以赛亚在头一节提名的四位国王囊括了居于善恶之间的全部范围。但以赛亚在记载预言的开头,就把犹大全体称为“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赛1:4)于是,前三十九章充满了针对国王和百姓的警戒,奉劝他们不要重蹈北部同胞的覆辙。到头来,犹大国对于这些警戒,却连一条也没有留意听从。

 

乌西雅和约坦

 

与以赛亚有一些关联的第一位国王是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参王下14:21和代下26:1)。乌西雅大致上是一位好国王,他有敬虔的本能。在他的领导之下,犹大国在经济上欣欣向荣,因为乌西雅总体上“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代下26:4)。然而,乌西雅在位末年,却因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成就冲昏了头脑。“他既强盛,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上帝,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16节)

 

惟有祭司才准许在圣殿烧香。由于傲慢地侵犯祭司的职分,乌西雅当场遭到击打,长出大麻风。他长大麻风“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别的宫里,与耶和华的殿隔绝。”(21节)

 

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出结论,以赛亚是在乌西雅王当政期间出生和长大,因为这位国王在位长达五十二年(王下15:2),直到他驾崩的时候,以赛亚才领受正式呼召,担任先知职分。那次蒙召的时候,以赛亚看见一个异象,“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赛6:1)。乌西雅去世以前,以赛亚显然已经接收过其他的异象(参1:1),但他在第6章所描写的经历,在这位先知的生平和侍奉当中却是头一个高度重要的转折点。以赛亚是以倒叙的手法来讲述这个故事,所以,虽然直到以赛亚书第6章才讲到它,记述的却是他的公开侍奉是怎样开始的——以相当大的准确度为我们确定出年代:“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赛6:1)。前面已经说过,这一年是主前739年。

 

以赛亚的名单上面下一位国王是约坦,我们对他无需多言。圣经论到约坦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乌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华的殿。”(代下27:2上)——意思当然是说,约坦并未像他父亲那样干预祭司的职分。似乎他从父亲的错误当中吸取了教训。

 

但随后这节经文又说了一句使人感觉不妙的话:“百姓还行邪僻的事。”(2节下)显然,尽管约坦本人行动正直,端庄正派,但他并不是一位行之有效的领导人,未能把这个国家扭转到更加敬虔的方向。他并未采取行动铲除虚假的敬拜,抑制这个国家在灵性上向下沉沦的趋势(王下15:35)。一个社会若是养成追求妥协的品味,已对上帝的事形成某种程度的蔑视,改造文化就绝非易事了。不久以后,等我们说到约坦的孙子希西家作王的时候,这种困难还会再次表现出来。

 

约坦的王位持续了十六年时间,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接续他作王,使得犹大国陷入一段空前背道和叛逆的时期。

 

亚哈斯

 

以赛亚书1:1提到四位国王的名字,亚哈斯位居这份名单的第三位。他是一个毫无出息的人,只顾追求邪情私欲、迷信透顶、以不圣洁的心贪恋异教。亚哈斯一点都不配为犹太民族提供属灵引导。亚哈斯在犹大国的宝座上作王掌权的时候,正值以色列国被亚述倾覆,但上帝的审判降临到北国头上,他却一点都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事实上,他似乎想要竭力效法甚至超越以色列诸王的邪恶程度。历代志下28:2-3记载说,他“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换句话说,亚哈斯把亲生的婴幼儿献为燔祭,在耶路撒冷郊外一个称为“欣嫩子谷”(亚兰文称作“Gehenna”)的罪恶深谷,将他献给摩洛(参王下16:3)。[我们在第6章的末尾探讨过这个地点,这个地方长久以来一直都与邪恶和火有关,以至于它后来变成地狱的象征。]

 

亚哈斯显然恨恶上帝,参与一切可憎的习俗。这些事起先曾在约书亚的时代惹动主的怒气,促使他定罪迦南人的野蛮宗教,并将他们从这地驱赶出去。

 

这位国王藐视主到一个地步,甚至在他明知亟需得到拯救的时候,竟然试图拒绝上帝拯救的应许。实际上,“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代下28:22)大马士革和叙利亚的王威胁攻打耶路撒冷的时候,以赛亚来见亚哈斯,宣讲了一条从上帝而来鼓舞人心的信息,向他保证说,他无需惧怕这些敌国的强大军队。主向亚哈斯提议说,无论这位国王求什么兆头,都必答应他。意思是说,兆头的应验可以证实以赛亚安慰人心的预言千真万确。换句话说,亚哈斯实在得到一个拯救的应许,而且是从上帝来的一张空头支票,无论他求什么事,都必成就!“你向耶和华你的上帝求一个兆头,或求显在深处,或求显在高处。”(赛7:11

 

但亚哈斯极其仇恨上帝,极不愿意祈求,竟断然拒绝了主施恩的提议。他对先知说:“我不求”(12节)。甚至还加了一句话,妄想把他对上帝的全然藐视遮掩在虚假虔诚的外衣之下:“我不试探耶和华。”他断然拒绝祈求任何兆头——即或简单得像风中的稻草一样的东西,或者跟基甸的羊毛差不多的预兆,也坚决不求。

 

因此,上帝自己选择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属天兆头,以赛亚以一条现在已经耳熟能详的预言把这一信息传递出来:“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7:14)上帝给的这个兆头远超过亚哈斯的寿数,指向弥赛亚的降临,这是上帝所能给出的最大证据,以示对他百姓的关爱和保护。

 

亚哈斯就这样愚蠢地拒绝了主的关爱和安全保障,从亚述那里谋求军事保护,亚述这个国家比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加在一起还更大,更为强盛,(甚至有可能)异教色彩更加浓厚。这是一次罪恶的结盟,是摩西的律法严格禁止的事(出23:31-33)。然后亚哈斯罪加一等,盗取了圣殿里贵重的器具,用来收买亚述王的援助。“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王下16:8

 

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与亚述的结盟,亚哈斯还发起一场宗教混合主义运动,把亚述偶像崇拜的形式和仪式与犹太礼仪掺杂在一起。在圣殿场地上,亚哈斯筑起一座自己的坛(照着他在大马士革看到的异教模型图样)。他挪走主的铜坛,随从自身的喜好重新布置圣殿(10-20节)。他的目的很明确,意在把亚述的异教信仰与犹太人的传统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自然败坏了圣殿里的一切活动,清除了真实敬拜的一切表象。这是恬不知耻地干犯了第一条诫命,也是犹太律法的根基:“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

 

实质上,圣殿本身也变成异教崇拜的中心。等到亚哈斯在位末年,异教信仰已在犹大国大行其道,基本扫除了正当集体崇拜残留的一切痕迹。“亚哈斯将上帝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代下28:24

 

这是以色列的黑暗年日——在属灵、经济和政治上都是如此。百姓自己严重背道,他们对亚哈斯与异教可憎之物打情骂俏的做法几乎无动于衷。然而,因他专横跋扈,穷凶极恶,百姓藐视他到极致,甚至当他死了以后,他们将他“葬在耶路撒冷城里,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代下28:27

 

希西家

 

局面立刻有了好转。“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代下29:1-2

 

在以赛亚书头一节经文提名的四位国王当中,希西家是最后一位。在曾经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君王当中,他是最忠信的之一。他的生平与众不同。希西家是一位持之以恒的仁义和敬虔统治者,当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大卫王朝似乎已经败坏得积重难返。他的亲生父亲一意孤行地行恶,偏向世俗。此后,希西家的敬虔影响带来快慰人心的喘息。

 

改革和复兴因而出其不意地到来,似乎突然一下子冒了出来。像亚哈斯这样邪恶的人,他的家庭怎么会走出希西家这样的改革家呢?圣经对希西家的成长过程只字未提。我们不知道是谁把主的道路指教给他的。但他显然自幼就诚诚实实地专心侍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不但如此,他还是一位大发热心、精力充沛的改革家。希西家立刻发起一场运动,复兴他父亲无所顾忌地妄图根除的信仰:

 

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上帝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他,转脸背向他的居所,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的]上帝烧香或献燔祭……”(代下29:3-7

 

希西家禁止在邱坛举行异教崇拜,他甚至“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到那时以色列人仍向铜蛇烧香。”(王下18:4)铜蛇当然是以色列古代属灵遗产的一件重要物品。它还是旧约圣经当中基督的主要象征物件之一(民21:4-9;约3:14-15)。但百姓却把它变为偶像,因而犯了罪。他们甚至称之为“铜像”,就仿佛它是一个神。因此圣经盛赞希西家把它打碎。他的个人信仰和对主的虔诚不容置疑。

 

然而,尽管希西家推行改革,犹太百姓整体上却依然半心半意,体贴地上的事,又在属灵的事上自满自得——很容易见风使舵。亚述人即将进犯耶路撒冷的时候,希西家的重要谋士劝他与埃及结盟,以便化解威胁。如此一来,便是重拾起亚哈斯离经叛道最邪恶的罪行。希西家最心腹的谋士竟然赞成这类妥协,这一事实客观反映出其余民众的属灵光景。尽管在希西家的敬虔领导之下,大部分国民依然容易陷入属灵的迷惑。我们再次看见,领人离经叛道比带领他们摆脱出来更为容易。

 

这段历史说明,以赛亚为何在这前三十九章的预言不时夹杂着责备和劝诫,痛斥上帝的百姓背信弃义。主一次又一次亲自斥责犹大的百姓,因他们常常仰仗血肉的膀臂和属肉体的兵器来争战:

 

耶和华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

 

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

 

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

 

以致罪上加罪

 

起身下埃及去,

 

并没有求问我。

 

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

 

并投在埃及的荫下。

 

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

 

投在埃及的荫下,要为你们的惭愧……”

 

现今你去,在他们面前将这话刻在版上

 

写在书上,

 

以便传留后世,

 

直到永永远远。

 

因为他们是悖逆的百姓

 

说谎的儿女,

 

不肯听从耶和华训诲的儿女。

 

他们对先见说:“不要望见不吉利的事

 

对先知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

 

要向我们说柔和的话,

 

言虚幻的事。

 

你们要离弃正道,偏离直路,

 

不要在我们面前,再提说以色列的圣者。”

 

(赛30:1-38-11

 

还有一节经文:

 

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

 

是因仗赖马匹,

 

倚靠甚多的车辆,

 

并依靠强壮的马兵

 

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

 

也不求问耶和华。(31:1

 

值得称赞的是,希西家侧耳倾听了主的话。不像他作恶多端的父亲,也未听从自己政治谋士的谋略,他并未仰仗与外邦结盟而支撑起来的军事实力。他依靠主作他的力量和拯救。

 

希西家的信仰见证广为人知,亚述人甚至利用它来嘲弄耶路撒冷没有信心的人。亚述军队在城外排兵布阵的时候,西拿基立指示他的军长拉伯沙基用希伯来语向犹太人喊话:“你们当听亚述大王的话。王如此说:‘你们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拯救你们。也不要听希西家使你们倚靠耶和华说:耶和华必要拯救我们,这城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赛36:13-15)拉伯沙基喊完这番话,又恶狠狠地破口大骂,威胁犹太人,为要使他们胆战心惊。(他大肆嘲讽谩骂,在全本圣经的记载当中,有些最粗俗下流的言语便出自他的口。)

 

希西家眼见亚述军队在家门口安营扎寨,又听见拉伯沙基咄咄逼人的恐吓,就披上麻布(象征着悲哀、谦卑和痛悔),打发使者去见以赛亚,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

 

以赛亚写信答复希西家王,信上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赛37:6-7

 

先知记录了接下来发生的事: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惟有你,是天下万国的上帝你曾创造天地。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的一切话,他是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上帝的。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它。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有你是耶和华。”(14-20节)

 

你在这里看到希西家的敬虔和信心。邪僻的亚哈斯曾愚蠢地唾弃上帝的善意安慰,反倒与主的仇敌达成罪恶的妥协,妄想为自己锁定胜局。希西家与他的父亲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鲜明对比。

 

主信守承诺,拯救了希西家。祂还伸出神圣审判的权杖,数度发出重击,以此来报应西拿基立仰仗血气的狂傲。就在当夜:

 

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36-38节)

 

主的话甚好

 

随后故事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向。希西家凯旋之后,接踵而来的竟是一场严酷的熬炼,而不是自此以后幸福快乐而终。上帝立刻使他直面他是必死之人这一现实。“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38:1

 

这位国王一如既往,恳求主的帮助和怜悯,于是主借着以赛亚传给他一条消息:“我听见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寿数。”(5节)

 

希西家回应这一消息,写了一首感恩和见证的诗歌。尤其有一句话按着向上帝祈祷的形式写成,展示出这位国王内心的谦卑、虔诚的深度和灵性感知的敏锐程度:“看哪,我受大苦,本为使我得平安,你因爱我的灵魂(或作‘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17节)希西家显然明白,他本人需要从罪中得着拯救和洁净,惟有上帝才能做成这事。希西家甚至承认,上帝使他经受熬炼,为要使他本人得益处。没有人可以怀疑他信心和救恩的真实性。

 

“不留下一样”

 

然而,这位国王的改革和他敬虔治国的影响最终却未能挡住犹大国的离经叛道。虽然以赛亚一再警戒犹大国的百姓,但南国最后还是踏上同一条离经叛道之路,导致他们受到与北国以色列的同胞相同的审判。(我们到下一章要来察看这件事的应验过程)

 

早在希西家改革期间,以赛亚就已晓得要遭遇什么事。以赛亚书前三十九章最后四节经文概述了这条审判将要临头的悲惨预言:

 

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你要听万军之耶和华的话: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赛39:5-7

 

乍一看,希西家对这个预言的回应可能听着自私自利,满不在乎:“希西家对以赛亚说:‘你所说耶和华的话甚好。’因为他想:‘在我有生年必有太平和安稳。’”(39:8,和合本2010版)然而,这句话却暗示说,希西家晓得上帝的审判早就该来了,犹大根本没有正当理由强求太平和稳固的福分。上帝应许把这类恩典延续到希西家有生之年结束以后,显然超过了希西家的预期。得知在他有生之年这个国家并不会大祸临头,对他来说如释重负,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赛亚书前半部分就这样苦涩地结束了,这也是希西家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这卷书里面。

 

顺便说一下,值得指出的是,以赛亚书第一大部分以四章史料结束。它们在以赛亚书两大预言段之间起着某种缓冲的作用。以赛亚把这段经文收录在内,似乎是为了提供一个恰当的背景,来宣讲攻击亚述的预言。插入的这段历史以西拿基立围困耶路撒冷为起点,止步于即将记录希西家离世的时候。事实上,这几章(36-39)几乎逐字逐句地重复了列王记下18:13-20:19,但以赛亚省略了列王记下20章结尾的两节经文(20-21),那里记述了希西家去世的事:“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样挖地、挖沟、引水入城,[4]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希西家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玛拿西接续他作王。”

 

传说以赛亚后来被玛拿西处死,这一说法属实(可信度当然很高)的话,这位先知的死充分象征着这个民族最终弃绝了他以预言发出来的恳求。

 

然而,希西家死后上帝却再次施恩,把他对犹大国的审判又延迟了一百年。犹大国还要蒙福,还有数次改革的机会,然后耶路撒冷才最终陷落。

 

[1] 威廉•史考基《圣经救赎史剧纵览(卷三)W. Graham Scroggie, The Unfolding Drama of Redemption, 3 vols.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1953), 1:322-23

[2] 例如,Justin Martyr’s Dialogue with Trypho the Jew, trans. Henry Brown (London: George Bell, 1846), 256。圣哲罗姆(St. Jerome)对以赛亚书57:1的拉丁文注释(主后410年)称之为certissima traditio高度可信的传说

[3] 列王记上12:20说:“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但紧跟着在下一节又说:“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与耶罗波安争战。该支派北部边界可能有些便雅悯人支持耶罗波安,因为便雅悯的领地分作两部分。举例来说,伯特利处在便雅悯的地界范围内(书18:21-22),圣经却说耶罗波安把一只金牛犊安在那里(王上12:29)。然而,便雅悯支派大部分人依然效忠于罗波安(代下11:1-12)。后来南国收复了伯特利,想必也收复了起先分给便雅悯支派的剩余全部土地(王下23:15)。

[4] 这条著名的隧道现今依然存在,当时它把耶路撒冷惟一天然水泉的水引出来,从坚实的岩石中间穿行500多米,流到西罗亚的水池。参代下32:30

 

下一篇 >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研经工具首页

开始使用 研经工具>

研经工具( https://home.yanjinggongju.com/b/web/)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