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使用《恩典的传承》课程

 

《恩典的传承》教学理念

 

教会必须致力于面向所有儿童的关怀事工及正确教导神的道,并以此来荣耀神。它不应该只是提供儿童看护或娱乐活动,还应对整个家庭宣讲神全备的诫命。神将会使用他的话语来改变孩子及其父母的心。

 

近年来,大家越来越难于找到一套准确的以神为中心的教材,它不仅仅包括大家所熟悉的那20个圣经故事。此外,坚持不懈地按照圣经来培养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在主日,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教不同的圣经内容也是一个问题。主日学结束后,父母该如何应对主日学发放的各种材料的狂轰滥炸?这些就是我们开发《恩典的传承》教材的原因。

 

《恩典的传承》是以圣经为基础、以神为中心的一套教材,专为311岁的儿童设计。每个主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将用适合其各自年龄水平的方式学习同样的一段圣经内容。我们把这称作统一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教学思想、活动以及手工,以便帮助学生记住各课的内容。

 

《恩典的传承》可以让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圣经课程采用问答的形式,确保学生能参与其中并且理解所学内容。每课的主要真理、教学目标以及应用要点都清楚地列在最前面,以便老师明白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当学到什么。此外,每一课还包括教学思想和活动,目的在于加深孩子的理解,帮助孩子记住所学内容。

 

教材内容设计为三年的周期,里面涵盖旧约历史书卷、旧约的法律、《马太福音》中耶稣的生平、初期教会的历史以及启示录。

 

如何使用《恩典的传承》

 

作为一名主日学老师,你的目标是,在每周努力把福音真理传授给这些年轻生命的同时,把课程内容的影响最大化。在每周的168个小时中,你跟孩子共度的只有13个小时。为了确保能高效利用这几个小时,你有如下几条职责:

 

1、不断将自己奉献给神

 

你应该来到神面前谦卑祷告,依靠圣灵的力量过敬虔的生活,就像你从圣经中读到的那样。只有如此神才能够装备你把福音的真理传给学生。当学生们看到你对基督和他话语的热忱时,就会有所回应。

 

2、培养对学生的爱

 

这种爱来自为他们祷告,以及你和他们之间的交谈。交谈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他们,其中包括:他们的好恶、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优缺点。当你表现出对他们个人的关心,并且关注那些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就会有所回应。

 

3、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为每节课创建一个条理清晰且具有创意的教案。安排好你从到达到离开的每个时间段,使每时每刻都有意义。当学生感受到你每周都花时间安排与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时,就会回应你。

 

每一节课都要完成一个课程目的,这个目的清楚地写在每课的开头。“课程目标”是说明解释课程的总体目的,而剩下的内容直接紧扣每课开始给出的目标和目的。

 

我们通常将一堂主日学课分成四部分:“预备真理”、“指向真理”、“宣讲真理”和“实践真理”。这套教材中的“课程概览”及“预备真理”部分是帮助教师备课的。接下来的三部分内容用于课堂时间。在为每一课备课时,老师应熟悉每部分的内容,以求实现每课目标。在各部分,我们提供了许多建议,可直接使用,也可改编后使用,还可以用来启发老师想出更多的点子。

 

课程概览

每课以一页概览开始,内容包括课程目的、课程目标/主要真理、主题经文以及课程应用。你可以用来指导一周的学习和备课。“课程目的”部分旨在帮助你评估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一页是整节课的大纲。我们有意识地加入了比一般课程更多的目的/主要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就能衡量出学生能消化多少内容。

 

预备真理

备课对于老师来说很重要。老师必须在属灵上及思想上预备好。在阅读背景前先读几遍经文。你对经文的理解越深,并且将真理应用于生活越多,你的授课效果就越好。利用这部分来获得关于所教经文段落的重要背景信息。

 

指向真理

从孩子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直到他离开,我们都要以传授神话语的真理为重要使命。教导不仅仅在讲解圣经的时候,还包括整个课堂时间。这部分包括提出“复习问题”帮助学生复习旧课。复习有助于梳理、巩固学生前几周所学内容。“实践真理”部分的活动有益于引发学生对新课的期待感,也为新的圣经课程奠定基础。此时要做的就是建立期待感以及吊足学生的胃口。在这套教材中,我们还包括了用于预备新课的活动,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他们引向稍后要讲的内容。此时需要利用“宣讲真理”部分的“引导问题”以及“实践真理”部分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期待并为稍后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

 

宣讲真理

使用圣经课程做参考,它给了我们一个处理经文的例子。但所有的教导都必须来自圣经而非课程。老师可通过提出引导问题(Lead Off QuestionLOQ)让学生浏览经文,并积极思考经文的意思。更多说明参看"什么是引导问题"部分。

 

实践真理

我们希望孩子能将圣经的真理付诸实践,但他们只有明白圣经真理后才能应用它们。学生在老师教完后立即复习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实践真理”部分,教材提供了复习问题、练习题或手工活动,以便复习课堂内容。此外,教材还包括鼓励个人应用的建议。你可以直接使用,或根据班上的情况稍作改编后使用。

 

涂色单

有很多在课上进行涂色任务的方法。要充满创意!你不必每周都做一样的事情。可以一周使用蜡笔,下一周就使用水彩。你也可以使用定时器,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涂一幅画,然后把它传给左面的同学,接着再用两分钟涂下一幅画。一直往下传,直到每个人涂的第一幅画回到自己手中。你也可以把这些图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画。让孩子们把每周的图画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用这些图画来进行复习。或者让学生们用彩纸绘制自己的圣经图画书。

 

什么是引导问题?

 

托马斯·爱迪生当年说过:“百分之五的人思考,百分之十的人认为他们在思考,剩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却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这句话到如今依然适用。这样的说法看似幽默,但它所表达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于成人和儿童中间。引导问题(LOQ)旨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不但让学生掌握信息,还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采用引导问题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而非被动参与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为什么要使用引导问题

 

我们经常为学生明显缺乏思考的情况而感到悲哀,但在主日学教室里我们做了什么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呢?老师多半倾向于教授学生思考的内容,因此学生所学的是老师所知道的。教学生如何根据已学到的内容去思考则要好得太多。《诗篇》197节提醒我们:“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没有其他事物能苏醒人心,药物和哲学不能,心理学当然也不能。人的理性必须服从于圣经的权威。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思考方式分两种:直觉式思考及反思式思考。当学生既不清楚论证理由或证据,也没有经过仔细分析就贸然得出答案时,他的思考就是直觉式思考。这种“思考”会导致学生不成熟,行事冲动且目光短浅。当一个学生进行反思式思考时,他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换句话说,进行反思式思考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改变:他会提出相关的问题,为要辨别并组织必要的信息以得出结论,他也更容易构想并验证假设内容、思考证据且得出有效合理的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托马斯·瓦德(Thomas Wade)在其作品《家庭学校手册》(The Home School Manual)中说:“如果你希望教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必须首先把他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这样他们不得不通过问题环境去思考。”想象一下我们曾经上过的一堂索然无味的课,学生希望结束且可以离开,或者几乎学不到什么,能想象到吗?现在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或者“为什么我不想学?”很多时候,课堂缺乏趣味性会导致学生缺乏反思式思考。

 

我们学习一个学科或一项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它感兴趣或者喜欢接受从它来的挑战。好的老师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在每节课上都能保持住学生的兴趣。使徒保罗在教导方面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为他激发人们的批判性思考。人们蜂拥而至、渴望听他讲道,并急于从他那里学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保罗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挑战他们去思考。这位集福音布道家、教师和使徒于一身的保罗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在于他能向人们提出非常好的问题。

 

学生似乎对某个主题并不感兴趣?提问。学生不确定他们对一个主题的思考?提问。想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或思想吗?还是提问。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提了250个问题。这个提问大师以多个类型的问题来鉴察人心,并刺痛们属灵的耳朵。罗伊·扎克(Roy Zuck)指出,保罗提的问题涵盖了深奥的重大教义问题和属灵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以下11类:

 

1、向学生获取信息的问题。(加3:19;林前5:6;罗11:2

 

2、让学生意识到其立场不一致的问题。(罗2:3;林前11:22;加3:3

 

3、引起听众共鸣的问题。(罗3:29;徒21:37;帖前2:19

 

4、促使听众进一步反思的问题。(罗11:35;罗14:10

 

5、鼓励学生提供意见的问题。(罗13:3;林前9:18;加1:10

 

6、令听众感觉扎心的问题。(罗3:27;林前6:1516

 

7、鼓励学生运用真理的问题。(加:214;罗2:2123

 

8、帮助纠正错误思想的问题。(罗6:1;林前9:7

 

9、促使听众思考出结论的问题。(罗9:14;林前14:26

 

10、表达情绪的问题。(罗7:24;林前6:5

 

11、探索学生动机的问题。(加2:14

 

如何使用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在每课的"宣讲真理"部分。例如,在《创世记》第2课有这样一个引导问题:“根据《创世记》27节,人是用什么造的?”这个问题旨在向学生获取信息,它属于问题类型部分的“第1类”。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且老师想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则可以提问随后的引导问题,或者针对原来的话题附加更有深度的教导。引导问题的答案在问题下方,有助于弄清学生的知识或学习水平。一旦摸清他们的水平,老师就可以复习该主题以掌握本课内容,并进入到一个新的主题以免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可以用同一个主题的另外一问题来提问,以巩固前一个问题。

 

弄清一个或多个学生答错问题的原因很重要。约翰·米尔顿·格雷戈里(John Milton Gregory)在他的经典着作《教学的七大定律》(The Seven Laws of Teaching)中给出了四大原因:(1)学生只理解信息的一些片断,因此回答欠考虑;(2)问题中的一些词语表述不清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结论;(3)正在学的一些具体的圣经原则或思想需要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但学生不了解二者的联系;(4)忽略了课堂内容的实际应用,学生认为该信息与其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提问部分是本套教材的基础,老师若能掌握该过程将大幅度提高效率。

 

优秀的教学需要激情和充分备课。有多少人在圣经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特点方面花时间充分预备呢?又有多少人持这种态度“你能做到,这无须花太多时间,不用备课”?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教会这反映了一种状态——没有将最好的能力献给神(西3:23)。正如约拿单·爱德华滋所说:“与其在孩子脑子里灌输更多知识,不如感动他们的心,并且他们极其需要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法保罗成为一个提问大师,我们将会有效地触摸到学生们的心灵。

 

我从未如此教过

 

对于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还能用视觉教具、木偶或道具吗?还能用大纲吗?答案是“能”。为经文段落列出大纲并且安排好课堂内容,可确保好的教学流程。利用头韵或关键短语来为学生提供经文段落的框架,也可利用多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然后老师再结合使用引导问题,而引导问题通常会帮我们引入下一个内容。这些问题将确保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此外,老师可能有精彩的创意令学生捧腹大笑,但如果不提问就不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为了让老师适应这种形式,建议你阅读课文时直接看答案,这些答案本身就是经文段落的全面叙述。不断重复阅读圣经段落直到熟悉,然后回到引导问题,选出几个在课堂上使用。

 

讨论问题

 

1、查阅《恩典的传承》中关于《马太福音》92节至8节的“课程概览”页。针对这段经文,你自己的研读与《恩典的传承》资料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应用”相比起来如何?

 

2、快速浏览圣经课程中的“引导问题”,并阅读“总结”和“应用”部分。在本课中你希望向孩子们传达的真理是什么?你鼓励他们付诸应用的真理是什么?

 

3、通读与本课有关的活动。如果你来教导这一课,你会选择使用其中的哪些活动呢?为什么?

 

4、浏览本课中的手工页和练习题。如何利用这些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圣经故事并传达本课的要点呢?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