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www.shengmingbaoxun.com


 

父母如何养育、陪伴青春期子女?

 

作者 :泰德特里普(Tedd Tripp

 

大多数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目标是什么?

 

孩子到了青少年期,许多父母的目标很简单:熬过去,活下来。殊不知,你在这个目标中所关注的只是让自己快点度过这段困难时期。为了熬过这些年日,父母易于定立外在的行为上的目标。我们努力地用耐克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只要做了就好!Just do it!)然而,如果父母只想要规范和约束青少年的行为,那么当他们离家时,并不能从家中带走多少真正有益的东西。

 

当然,每一位家长都需要一些规矩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但这不足以成为一个目标。这种守规矩的方式是一种行为主义,它与内心脱节,是圣经始终坚决批判的。守规条是法利赛人的罪。基督直接地谴责这罪。然而,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父母却在培养新一代的法利赛人,他们在生活中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需要福音的大能。的确,青少年在守规矩方面做得很不错。

 

许多从基督徒家庭中出来的青少年离家上大学后就抛弃了信仰。但我认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得着过真正的信心。他们所拥有的只是父母的信心,却没有将信心内化成为己有。青少年真正的内心世界,常常掩盖在父母多年的约束之下,但会在大学时代充分地表露出来。

 

孩子在家的最后几年是父母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良机。随着孩子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开,他们会经历到更大的自由,内心也会由此显露出来。这就意味着父母必须利用每一次机会,为孩子离家做最后的准备。因此,父母在这些年中的主要目标是,与青少年子女建立深层的关系。

 

不幸的是,西方文化常常对孩子的青少年期持有某种偏见。人们易于夸大荷尔蒙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他们易怒、叛逆,不可理喻。然而,持这种观念的人无形中否定了上帝和福音。他们否认上帝创造了青少年,否认福音对这个特定的人群的影响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破坏性的神学观念。

 

人们认为是这个世界影响和引导了青少年,认为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人(如同龄人的压力)或环境(如荷尔蒙)的影响。但圣经却反复强调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世界上这种归罪他人的做法直接来源于伊甸园中由罪带来的混乱。圣经上说,我们的关系和环境只不过是内心表达自我的场合而已,而引导青少年行为的是内心。

 

你所说的内心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圣经里的人类学很简单。上帝说人由两部分组成:外体(属世的外衣)和内心(属灵的人)。圣经使用了一些词来描述内心,比如思想、情感、意志、灵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心是一个概括性的词汇,是圣经对内在人的简要描述。

 

圣经将许多重要的功能归因于内心。我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思考、计划、要求或相信某些东西。我们也从内心深处接受或拒绝上帝的新约。如果内心是人的方向盘,是行为的动力,那么很明显,教养青少年的关注点必须放在他们的内心。

 

耶稣用树的例子来阐明内心的功用。当你看到树上的苹果时,会说:这是一棵苹果树。如果它本身不是一棵苹果树,就不可能结出苹果。在耶稣所举的例子中,这棵树就相当于内心,而苹果则相当于行为及其结果。

 

假如我家后院有一棵苹果树,每年结出的果子都是又小又干。于是,我对妻子说:我得修剪一下这棵苹果树了。我出去将树上所有的苹果都剪掉,然后将闪闪发亮的红元帅钉在树上。现在,我即使站在十几米开外,都能看见这棵漂亮的果树。但我们都知道结果会如何,那些苹果迟早会烂掉。如果一棵树始终结出坏苹果,那么这棵树连根在内肯定出了问题。现代人教养子女的方法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甚至连基督徒家庭也不例外。很多所谓的合乎圣经的教养子女法只不过是钉苹果的方法,六个星期,六个月,或六年之后,孩子还是会回到他们原先的模样。

 

你是说许多基督徒父母是行为主义者吗?

 

是的。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行为主义者,而且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中的差别。有些父母伤心地觉察到自己所做的有不对之处,却仍然在做。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从内心教养子女。如果你去一般的基督教书店查找有关教养子女的书,很难看到有涉及到内心的。那些书的内容千篇一律,都是讲控制行为的技巧和策略。尽管它们披着基督教的外衣,但本质上是行为主义

 

可怕的是,这些书中的策略通常可以暂时奏效。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如果将足够的罪疚感强加在孩子身上,他就会受激励;如果用他想要的东西(汽车或自行车)来操控,他可能会受到些许影响;如果威胁,他就会屈从。但问题是,这些策略没有一个能产生持久的效果,他的内心并没有改变。一旦这种威胁或激励的作用消失,孩子就会重回原先的模样。这种情况在社会大众中普遍存在,在教会中也不例外。

 

青少年子女带来的试炼如何反映父母内心的真实境况?

 

我有四个孩子,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我希望自己可以说,只有他们违背了神的律法,我才会动怒!事实上,我动怒通常不是因为他们犯了罪,而是因为他们的罪对我造成了不便。教养子女的障碍常常是,父母内心的偶像崇拜。

 

身为父亲,我有太多的时候是为舒适、赞赏、成功、尊敬和控制权而活。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一定不能让它们辖制自己的心。如果这些东西的确辖制了我的心,那么在青少年制造麻烦时,我就可能将本来没有针对性的问题看作是针对我的,并用对立的方式处理。我甚至会勃然大怒,因为孩子阻挡了我去做最想做的事或拥有最想拥有的东西。我会找到一个快速解决的办法,让事情快点过去。这个时刻原本是神所赐予的服侍良机,但我却把它变成了发怒的时刻。我不知道如何有智慧地引导孩子的内心。

 

在你儿女身上,为主所用的关键在于省察自己的内心。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我对私人财物的爱辖制了我的心,对自己的车、房子和家具非常引以为豪。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十多岁的儿子跑来告诉我,他撞坏了我的车;当他公布这个可怕的消息时,由于太紧张,一屁股坐塌了我新买的音响设备;接着,他又不小心把一听可乐洒在了我的昂贵的波斯地毯上。如果我为物质的东西而活,就会勃然大怒。但上帝通过这样的意外事件让我看到儿子的问题,也看到自己的问题,让我学会如何尽到神让我在孩子生命中尽到的本份。

 

上一个场景中,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孩子的罪,而是自己的偶像崇拜。对我来说,当时的真正危机不是自己儿子的疏忽,而是他粉碎了我的偶像。父母总是用迂回的方式承认自己的偶像崇拜,他们会说: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这就是你感谢我的方式吗?或者父亲会说你竟敢这样对我!,好像孩子对此蓄谋已久似的。父母之所以会觉得这是针对他们的,是因为孩子拦阻了他们去侍奉那个辖制他们生活的偶像。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青少年时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偶像,然后可以认罪。我可以寻求基督的怜悯,去除偶像。这样,我才可以清楚且有爱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太7:1-5)。

 

如果父母不首先去除个人的偶像崇拜,那么你解决孩子问题的策略就不会奏效,设定的目标也不会带来任何帮助,因为你总是想着侍奉辖制自己内心的东西。这就像地球引力一样,始终都在起作用。圣经对人性有透彻的认识,能抓到问题的核心。上帝认为,敬拜不是人的一种行为,而是代表人的一个身份。我们生来就是敬拜者,我们不由自主地要敬拜。我们始终都在敬拜和服侍某种东西。如果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我们不是在服侍上帝,那就是在服侍别的东西。

 

对青少年子女心生怨恨的父母,其内心有何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我的孩子年幼时,很听我的话。控制权完全在我手中。我要他向东他就向东,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请到家里来的朋友都是我认为人品不错的。然而,当他进入青春期后,他的世界不断拓宽,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这个半大小子简直就是个小魔头,轻易便把我搞得手忙脚乱。他总喜欢与我唱反调。青少年一方面会努力接受生活的现实,学着长大成人;另一方面,他们是罪人,他们学着在上帝的世界和基督的恩慈里生活,甚至会学着过敬虔的生活,并了解罪的危险性。孩子的这些变化对家长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以敬虔之道对孩子的变化作出回应,那么有一天他们会对孩子心生怨恨就不足为奇了。

 

青春期的孩子再也不是我们曾抱在怀里、捧在手心的乖宝宝了。那时候,他们咿呀学语,身上散发着一股好闻的奶香味。谁能想到,那个曾给我们带来巨大欢乐的宝贝变成了现在这个让我头疼的毛头小子,多么出人意料!他有时候会把我气得不想和他一起吃饭,会把我的生活搅得一团糟。我讨厌自己的世界被弄得乱七八糟,我希望我的世界是可预期、可掌控的,失去原先的安逸和控制让我大为不满。

 

当我对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愤怒和沮丧时,其实正暴露了我是多么的爱自己,这是罪所带来的可怕结果之一。保罗提醒我们,耶稣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5)。耶稣说自私是罪的表现。罪使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对青少年孩子,我真正期望的是什么呢?其实,我想要的是早熟的、能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们不会在餐馆丢我的脸,不用我督促就自觉完成作业。我希望自己能活得轻松一些。说实话,我从来不想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但这正是上帝要求我做的。基督为了救我,不仅放弃了他的荣耀,还舍弃了他的生命。他用深厚的爱将我挽回,为我立了榜样,告诉我应该怎样生活。

 

父母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教育青少年子女?

 

首先,成功的生活应该根据家庭关系而不是事业来定义。家庭关系在现代职场中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种趋势是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200年前,工业的主要形式是村舍的小作坊。当某个家庭陷入危机时,那家人就会关闭作坊来解决问题,因为作坊的经营者就是他们自己。但是,当人们从家里走出来、去工厂上班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突然就被工业所控制了。于是,当家里出现问题时,你不是给老板打电话说我家里有事需要解决一下,所以我会要晚2个小时到,而是对妻子说我现在不能和你谈这个问题,我还赶着上班呢

 

工作和家庭生活分离以后,男人开始根据职场上的表现而不是家庭关系来定义成功。如今,女人也把工作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可悲的是,我们在定义成功的人生时,很少重视家庭关系。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必须有这种认识:不管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我做什么,都不会比上帝对我孩子灵魂的塑造更重要。没有什么比那个更重要。这需要你做出艰难的选择。

 

我在教会讲道时,常常对男人们提出挑战:你们当中有些人忙于事业,总是不着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也是疲惫不堪,没有精力管孩子。你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我要给你们提出一个挑战:去找你的老板,让他给你降职、减薪;从舒适的大房子里搬出来,换成小一点的房子;把你的新车卖了,换成一辆二手车。按照上帝的吩咐去教养你的孩子。在双职工家庭中,有些妻子也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我对她们也提出同样的挑战。

 

我在一次家庭教育大会上发出同样的呼吁时,有个人听了很生气,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两年后在同样的会议中,他利用休息时间过来找我,还没走到跟前,他就忍不住落下泪来,说:两年前你提出今天晚上的那个挑战时,我很生气,心想:你凭什么那么说?不过,你的话一直萦绕在我心上。我觉得你是在说我,我一直无暇顾及家庭,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终于在一个早上,我去找老板说:我想和您谈谈我的职位问题。老板说:你已经升得够快了。我说:我不是想升职,我想降职。老板十分震惊,说:你说什么?我说: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这份工作,而是上帝赐给我的五个孩子。我是上帝的器皿,他用我来塑造他们的灵魂,可是现在我对他们一点都不了解。

 

老板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估计以后也不会听到了。我很感动。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每周工作40小时的职位。你上下班都可以打卡,承担的责任会少一些。不过你的工资不会像原来那么多了。我说:那没关系。

 

于是我们卖掉了梦寐以求的房子和两辆豪车,买了一辆小型客车。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跟我说,爸爸,我希望我们住在一座大房子里,或者爸爸,要是我们有辆新车就好了。他们反而常常说:爸爸,我们和你在一起真开心,有你在身边真好。现在,我第一次可以自信地说,我能准确地说出孩子们的情况,明白他们的心思,清楚我在他们的生命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真正成为了一个父亲。

 

在这个问题上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观点,但是我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把教养子女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

 

如果我们对青少年的属灵生命负有重要责任,该怎样更好地理解他们?

 

关于这个问题,最该记住的一点是,青少年和你的相似之处比你们的不同之处要多。我们往往把青少年归为另类人群,好像他们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一样。其实,孩子们所遇到的麻烦大多也是我似曾相识的。比如,他因为拖延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结果面临处罚。难道我就没有做过同样的事吗?我当然也做过。意识到这一点,我就不会教训他说你好大的胆子!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都没想过做这种事!,反而会以同是罪人的身份和他沟通。

 

正因我教育孩子的基础是福音,而非律法,所以就视此为向他传讲基督的大好时机。我会对他说:儿子啊,在主耶稣基督里有救恩,有盼望。我和你一样,都需要这救恩和盼望。我会在你身边支持你。但是,我不会写信请求老师免了对你的处罚。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那种自以为义的教育方法会封闭青少年的心。假如别人那样教训你,你也会反感。理解青少年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要认识你自己。

 

圣经如何帮助我们应对教育青少年子女的挑战?

 

圣经是跨越文化和世代的。我们将人划分成不同的亚文化群,认为人与人是非常不同的。的确,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与其他人不同,但圣经的真理却是对每个人说的。

 

不管是生活在哪种文化中,年轻人的典型问题都可以用圣经的道理来解决。不论一个人的儿子说 父亲,我忘记在骆驼睡觉的地方铺上干草了,另一个人的儿子说爸爸,我忘了给车加油了,作父亲的都可以用同样的圣经真理来教导他们。圣经是跨越世代的。翻开圣经,你不难发现它确切地说明了年轻人的典型问题。聪明的父母会从这些问题中找到教导子女的良方。

 

《箴言》明确地告诉我们,青少年大都不追求智慧,不愿受责备。没有一个孩子对我说,爸爸,你真是个有智慧的人。我喜欢坐在你的脚前,听你讲智慧的话,或者说爸爸,你责备我,说明你爱我。你能对我多加管教吗?。上帝喜爱追求智慧、虚心受教的人,但是我的孩子这两者都不具备。

 

现在来说说我的职责吧,那就是将孩子所不寻求的东西塞给他。我要做一个聪明人,帮助孩子看到,智慧是个美丽、奇妙的东西;好让他有一天能主动寻求智慧。青少年的挣扎期恰恰是你带他们寻求智慧的良机。

 

青少年往往对规则条文非常认真,看待事物非黑即白。他们常常就界线问题争论不休,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并不喜欢上帝的律法,那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道屏障,阻碍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但是,和他们争论界线在哪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些扒着屏障向外看的孩子相信一个巨大的谎言——好东西都在屏障外面,但是上帝和父母却阻止他得到它们。我希望我的孩子明白,他渴望得到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与智慧相媲美。正如《箴言》3:13-18所说的:

得智慧、得聪明的,

这人便为有福。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

其利益强如精金,

比珍珠宝贵,

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她右手有长寿,

左手有富贵。

她的道是安乐,

她的路全是平安。

她与持守她的作生命树,

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要让你的孩子看到上帝召我们要得的荣耀。你能想象住在一个没有偷盗、杀戮、奸淫、嫉妒、贪婪,人人温柔、慈善、有耐心的地方吗?那就是上帝的世界!所以,每一个让青少年挣扎的问题都是父母借以教导他们的好机会。

 

圣经对青少年的教导至关重要。《箴言》的前几章,是一个父亲教导儿子的话:我儿,要留心我智慧的话语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作为一个父亲,我决定将《箴言》的前八章反复阅读。读了上百遍后,我发现其中有几个反复强调的主题。我知道,如果我对孩子反复强调某件事,就说明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问题。同样的道理,《箴言》里反复出现的主题正是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试探或难题。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对将要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父母对青少年子女应该确立哪些基本的属灵目标呢?仅仅规范他们的行为是不够的。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是目标导向式的,而是反应式的,就是等出了问题再作出反应。但是圣经要求我们做的绝不止于此,它为我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当我帮助孩子处理约会、用车或在校行为的问题时,上帝实际上是让我借着这些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和改变内心的目标。我通过每一个孩子的个人问题,引导他们向我所期望的内心目标迈进。

 

因此,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教导孩子理解和参与属灵的争战。圣经告诉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那些所不见的。圣经还告诉我们,我们有一个真实的敌人,他要控制我们的心。生活中处处都有属灵的争战。我希望孩子能透过服饰、朋友、运动等事物的表面,看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罪和试探。

 

辖制我们的心是什么?是我们的偶像。要鼓励青少年思考是什么在辖制他们。青少年的偶像有三个:外表、财物和被接纳。我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内心和生命真正经历的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子女去影响我们的文化?

 

你不要妄想把圣经的世界观强行加入西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这种做法就像让大象穿过针眼那么困难。父母之所以会沮丧,是因为他们知道事情不对劲,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圣经赋予了我们一种文化。基督徒的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我们不是仅仅阻止孩子做世俗文化所认为的那些坏事,如吸毒、酗酒、婚前性行为,而是教导他们适应一种不同的文化。如何适应呢?我们尤其关注的是身份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我是谁?我对自己的身份是怎么定义的?我如何看待物质财富?对我来说成功是什么?

 

圣经对成功的定义是:爱上帝胜过其他的一切,爱人如己。成功不在于你的房子有多大,你的头衔有多响亮,也不在于你有多么令人艳羡的运动天赋或相貌。这些评价标准并不合乎圣经。事实上,你也许在世人眼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你的人生可能是彻底失败的人生。

 

我们需要为人们重新定义成功一词。但我并不是只活在上帝完美的世界里,还要生活在并不完美的人类文化里。这是教会始终面对的一个难题。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时,上帝预言道:你们将和外邦人通婚、通商,你们将拜他们的偶像。这些预言都应验了。外邦人的文化给以色列人带来巨大的挑战。

 

教导你的孩子与世界隔离是不对的。那是一种虚假的安全和自私的选择。上帝希望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被世界同化也是不安全的,因为那样我和别人就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既能在世俗文化中生活,又能拒绝它有违上帝教导的价值观。

 

我希望教给孩子以上帝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分析能力,帮助他们了解黑暗与光明的不同,使他们明白哪些事可以参与,哪些事必须远离。我的责任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形成自己的家庭文化。所以,作父母的不能仅仅因孩子不吸毒、不性滥交,就感到心满意足。他们可能表面看似品行端正,实则内心充满了世俗的价值观。

 

以色列的孩子曾是这样,他们会在向耶和华献祭的路上去侍奉巴力。可悲的是,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我们去参加主日崇拜的时候会把开的那辆奔驰当作偶像,把它停在教堂外面最显眼的地方,招引一片羡慕的目光,然后走进教堂,向我们被信为神的那位大唱赞美诗。

 

为什么基督徒父母在培养青少年的敬虔之心时常感气馁?

 

培养青少年的敬虔之心是人类最艰难的工作。我们须知,除基督以外别无盼望。我若能凭着绝佳的口才、出众的人格魅力、雄辩的技巧,或有智慧的子女教育策略来改变孩子的心,耶稣又何必来到这个世界呢?作为父亲,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做到的。每逢此事,我会恼怒、灰心丧气。我想,要是有一条捷径就好了——只要我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去做,孩子就会生出敬虔之心。可惜,圣经没有给我们这条捷径,它给我们的不是一套救赎系统,而是一位救赎主。

 

让人忧心的是,无论我对儿女的教育多么符合敬虔之道,他们都必须亲自和上帝建立关系,否则他们就没有丝毫希望。我不能替他们去做这件事。但在挫败中,我可能会把上帝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我会强迫孩子,让他感到内疚,会想法设法地改变他,而忘了只有上帝才能改变人心。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必须将那些道理融为自我意识,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对上帝有真正的爱和需要。父母要承认他们的无能为力,这样他们才会放弃扮演上帝的角色,甘心为他所用。

 

父母有时候因为试图承担的上帝的工作而对孩子说过分的话,这样做会让孩子非常生气。他们会被激怒,并且怀恨在心。曾经有一个父亲在我的办公室里使劲掐着儿子的脸,呵斥道:我就不信治不了你,看我非教你学会尊重我不可!如果你是那个儿子,你会乖乖听他的话吗?肯定不会。你会想:哼,别做梦了!这个失败的父亲想做上帝才能做成的事。他不仅不会使儿子尊重他,还会导致他愈发叛逆。他这样做,无异于向儿子宣战。

 

当你终于明白你无法改变孩子的心,请跪下来为孩子祷告,并诚心诚意地向上帝认错,也向你的孩子认错。作为父亲,我希望成为救主手中合用的器皿,因为我知道只有基督才能更新我孩子的心。

 

父母怎样帮助青少年子女怀着感恩离开家门,踏上新的人生道路?

 

父母要记住,诚实和谦卑是最好的关系策略。如果父母愿意诚实地说出自己的难处,就容易和子女和好。只会夸夸其谈却从不付诸行动的父母会令青少年非常不满。这样的父母制定标准,自己却不守标准。你怎么能一边大谈上帝的恩典,一边心中怀怨,面带怒气呢?这样过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

 

我在宣讲福音时总会表明自己也需要福音。每天都需要这样做。最近我和17岁的儿子聊了聊,因为我近来对他缺少耐心。我说:我要说我是个罪人,你应该不会觉得意外。有时候我考虑自己多过考虑你,昨天晚上就是这样。儿子说:爸爸,我也会犯和你一样的错误。我原谅你。这样互相检讨以后,我们彼此都会感到真正的温暖。但是,如果我说 你应该庆幸有我这么一个爸爸。我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我为你做了那么多,可你为什么总是把事情搞砸了呢?,那么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那将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局面。

 

我关键想说的是,我若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基督,就会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叫他知道也该如此行事。他不但看到了自己的需要,也看到基督怎样改变了我。我靠身体力行来宣扬福音,这是大有果效的。但是我们因为担心这样做有损于自己的威信,而错失良机。但是我的威信并不属于我,也不是以我的义为基础的。我的义乃是建立在基督之上。当我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时,我就是基督合用的器皿。

 

 

本文译自 What is Success in Parenting Teens 原载《圣经辅导期刊》(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2005年第23卷第3

Copyright 2013© by the Christian Counseling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CEF).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