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摩西的祈祷)

1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2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 神。

3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4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5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6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7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

8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

9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10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11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12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13耶和华啊,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你转回,为你的仆人后悔。

14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15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

16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

17愿主―我们 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做的工;我们手所做的工,愿你坚立。

 

诗篇90:1-17 

 

 

诗人在对比人的短暂和神的永恒之际,承认人的日子在神的愤怒中流逝;因此,他求满有怜悯的神坚立他百姓所做的劳苦之工,并使他们在愁苦中得着喜乐。

 

根据这诗的题词,它是“神人摩西的祈祷”(参申33:1)。虽然有许多注释者提出不少理由反对摩西是这首诗的作者,但我们仍未发现有力的理由可以反对该题词的观点。如果这诗是摩西写的,他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便不得而知。然而,旷野漂流的时期(当时有一代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灭亡)更容易被认为是这诗的背景。如果摩西是作者,这首诗就是一百五十篇诗中最古老的一篇。

 

(一)人的短暂(90:1-12)

 

诗人在这一部分里把神和人互相对比,而且受到这对比的激发作出回应。

 

90:1-6 这几节经文谈及永在之和有限的人之间悬殊的差异。诗人在卑微的地位上承认神是圣徒永久的居所(即荫庇之地),因为从亘古到永远,他是神(1-2节)。世世代代的人都在他里面得着荫庇。(希伯来文世界ṯēḇēl,2节〕一词是诗歌中字的同义词,意思是地上有生产力的部分。这个词常在诗篇中出现。)但不受时间限制的耶和华(3-4节)却叫必死的(译自’ěnôš,即“软弱的人”)灭亡。尘土dakkā,源于dākā’,意为“压碎”)一词只在旧约这里使用,即像尘土般被压碎的意思。

 

夜间的一更(参63:6)大约是四个小时(士7:19提及三更,表示夜间分为三个更次)。当人睡觉的时候,晚上的一更就显得尤为短暂。

 

人又好像在白天炎热中枯干的一样(参诗37:2,102:4、11,103:15-16;赛40:6-8),神将他们“扫去”(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如水冲去),使他们“死亡”(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诗90:5-6)。所以,与永恒的神相比,人的生命实在是脆弱和短暂的。

 

90:7-12 由于神对罪的愤怒,所以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诗人说,人被神的怒气消灭,是因为他看见人的罪。即使所谓的隐恶在他面前也无所遁形。由于人是罪人,他们的一生就在神的震怒之下度过。他们的年日有限,只有七十岁(对某些人来说或许多几年),而且生命就像一只疾驰的鸟飞去(参伯20:8)那样奔向死亡。没有人能够明白神大能的愤怒(诗90:11)。

 

因着人的生命是那么短暂,而且又是在神对罪的愤怒之下度过,所以诗人代表神的百姓央求神赐给他们智慧,好数算他们自己的日子(参39:4),就是叫他们认识自己的年日是如何地短少(参39:5-6)。(“我们的日子”〔our days,新国际译本;和合本的译法在这几节经文中各不同〕这个短语在90:9-10、12、14中出现,“日子”则在第15节出现。)

 

(二)神的怜悯(90:13-17)

 

90:13-15 诗人恳求耶和华“怜悯他的仆人”(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为你的仆人后悔;参16节)。这是他们唯一的盼望。

 

诗人要求耶和华在显出他的怜悯之时将他们的愁烦(参10节)转变为喜乐。如果神以他忠贞的慈爱ḥeseḏ)满足他们,他们就能够一生一世欢喜快乐。诗人祈求神按照他曾使他们受苦的日子叫他们欢喜快乐。14至15节似乎暗示国民正经历为罪受惩罚的一个艰难时期,好像是患难的“一夜”。“早晨”(新国际译本,和合本作早早)表示一个为神百姓而诞生的喜乐新纪元。

 

90:16-17 诗人也求将他的荣耀(参29:2之注释)向他的仆人(参90:13)展示,并将他的恩惠(荣美)向他们显明,而不是在愤怒中消灭他们。这样,他们就必在劳苦中享受成果,纵使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

 

当神责备人的罪时,人最能感受到自己的脆弱和短促。但当他蒙神的恩惠祝福时,便最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因为他分享了那永恒之神的工作。因着神的管教而变软弱的人,会敏锐地觉察到自己是必朽坏的。但他若在神的慈爱和怜悯中,就知道自己必要得着荣耀尊贵为冠冕(参8:5-8)。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作者 | 艾伦·罗斯(Allen P. Ross)

本文选自《信徒圣经注释——诗篇》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