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之道

 

当该隐最初的献祭没有被悦纳,神给他一个解决方法。我们在神第二个问题中找到这个解决之道:“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1]很感恩,我们服侍的是一位给我们第二次机会的神。[2]当我们研究那些与自怜征战的人时格外明显。神常常向他们显出怜悯。也许这是因为他怜悯本性与自怜的怜这个字紧密关联。希腊语学者韦恩(W.E.Vine)解释到:

 

恩慈是生发自怜悯的;它假设接收的一方有需要;而显露恩慈的一方则拥有满足需要的资源。这适用于神,祂有丰盛的恩慈。[3]

 

神从天上看到我们的处境并怜悯我们。当祂向我们显出祂的恩慈时,祂直接表达自己的怜悯。这也是为什么自怜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不合时宜的安慰者。留意韦恩的描述:“怜悯……假设接收的一方有需要,而显露恩慈的一方则拥有满足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外在于我们的资源;我们不能既是接收者又是给予者。神,满有恩慈,是给予者。在该隐的例子中,祂给予第二次机会。祂说:“若你行得好,岂不蒙悦纳?”在祂的慈爱中,神是在说:继续,该隐。再试一次。我不因着这个可怜的祭物而责怪你。给我带另一个。我就会悦纳

 

但是该隐对第二次机会不感兴趣。自怜很少会对此感兴趣。他选择把建议曲解为拒绝,再做一次看起来也没用。自怜在低语,你只会再一次被拒绝。坐稳并且声称自己已经试过了。该隐对神的解决方案的回应就是他并非真想再试一次。在神那里的第二次机会,对他来说意味着第二次努力,而这是他不愿意做的。与其接受神的建议并作出改变,把它解释成拒绝并声称任何改变都仍然不能让其满意更为容易。

 

懒惰是不易察觉的;有很多表现形式。在我自己与自怜挣扎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非常友善地向我指出这点。当我本应该面对冲突时,我却迅速地开始抱怨。自怜就会溜进来,我开始有情绪,我会恼怒地对自己说(很多时候也和别人说):“我就是做不对事情!”我把这个和朋友分享期待他能同情我。相反,他给了我好得多的东西——真理。“菲尔,”他说:“你自己先把自己打倒了,这样别人就别想这么做了。只要你能逃避他们要说的话,你就可以继续懒惰下去;就不需要改变了。”我朋友的话真是能改变生命。尽管我不认为我自己是个懒惰的人,我也必须承认他的分析是对的。迅速拿起抱怨是我的防御机制,来逃避进一步的冲突。“逃避”是关键词。我不愿意为成长和改变付出必要的努力。

 

这是该隐的错误,也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接受神的解决方案意味着谦卑自己并再尝试一次。坐在死胡同里抱怨神,抱怨自己必须要独自面对,更容易。当我们觉得被拒绝,我们应该问:我为什么被拒绝?我能做些什么不同的行动吗?下次我需要作出什么改变吗?该隐不想这些问题。自怜使得被拒绝的感觉持续不散。要想让他自己舒服些就必须找到另一个人来抱怨。他的兄弟是最可能的人选。自怜很少是只毁坏自己的,通常自怜都会把最大的毁坏带给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神知道这个潜在的危险,因此祂给出了一个警告。

 


[1]4:7

[2] 3:1; 21:15-17

[3] W.E. Vine, 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and New Testament Words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1996), 403-404.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