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9篇的模式

 

《诗篇》19篇以优美的诗文阐明了圣经在辅导过程中占有的分量。《诗篇》19篇一直被称作是“由两首诗组成的诗篇”,因为其前半部分介绍了上帝透过他所创造的万物将自己启示出来(普遍启示),而后半部分是上帝透过言语将他自己启示出来(特殊启示)。然而,对这篇诗篇的认真研究表明,大卫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转换话题,这是一首完整的诗篇。

 

普遍启示

 

从神学的角度看,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普遍启示的范围和程度(1-6节)。诗人在开篇介绍了上帝的荣耀透过诸天且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彰显出来——“诸天诉说神的荣耀”(1节)。上帝的荣耀被用绚丽的色彩勾画出来,横贯天空。大卫说:整个宇宙的设计和能力将他那灿烂辉煌的荣耀彰显出来,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从地平线一端延伸到了另一端。在希伯来文中,“荣耀”一词最初的字面意思是“重量”或“沉重”,后来经过不断地延伸和发展,便具有了“重要性”或“荣耀”的概念。当一个人扫视星光闪烁的夜空时,他就能领悟全能的上帝的分量或重要性。普遍启示让人对这位无所不能的造物主的智慧生发出极大的敬畏。

 

紧接着,在第二行的平行句中,诗人使用不同的词语重申了同样的观点。大卫写道:“穹苍传扬他的手段”(1节)。在希伯来文中,头两行中用到的两个主要动词“诉说”和“传扬”都暗示着持续性的动作。上帝的荣耀在持续不断地透过我们身边的受造世界得到彰显。

 

2节继续强调大自然所做的工作,将上帝的荣耀彰显出来,好叫世人可以看见,“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发出”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指“像气泡一样冒出来”。就像一瓶苏打水被摇晃并打开之后就会冒出来一样,大自然的启示也会将神的荣耀突显出来。

 

上帝并没有说任何话语,这一切就都成就了。英语标准译本圣经翻译得非常好,“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3节),而钦定本圣经中插入了“在……的地方”,即“在声音听不见的地方”,因此弄乱了这句话的意思。这节经文所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其中所传达的信息的地点,而在于信息的语言。上帝不使用任何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却有能力让人理解他的基本信息。透过非语言沟通,来自各种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们都能够明白这位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他拥有极重无比的荣耀。

 

4节的前半部分强化了这一信息,“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没有人可以躲避这个强而有力的非语言信息,因为它延伸到了天边。人们无法躲藏,也无法逃脱。每一个人,从视觉的角度看都被上帝的大能和他那无与伦比且有创意的设计所包围。

 

紧接着,在几个象征性的平行句中,大卫使用了两个形象逼真的比喻——新郎和强壮有力的赛跑者(4-6节),扩大了读者对普遍启示的作用的理解。

 

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他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

 

太阳被比作是一位意志坚定的新郎,他正从他的帐篷里走出来,要去迎娶他的新娘。每天早晨,当它从黑暗的面纱背后出来的时候,它都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跑道,因为上帝因着他的荣耀,应许这是新的一天。太阳会跑完全程,从天的一边跑到另一边,就像一个强壮有力的人一样,它不会中途停下来,也没有人能让它停下来。正如一个优秀的赛跑者会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跑完全程,太阳也专注于完成造物主已经给它指定的全程。所有这一切的决心、有序、规律和能力都是上帝荣耀的丰富明证。

 

诗人的描述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紧接着的经文表明,没有人能够躲避上帝借着受造界所彰显荣耀的影响,“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他的热气”(6节)。诗人仍然以太阳为比喻,强调了一点: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上帝的荣耀所发出的热气。连盲人、聋子和哑巴凭着他们有限的感官世界,也能感觉到太阳有规律地降落和升起时热气的消长。那些智力功能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或者是那些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智商是39及以下)的人,会因为这个关乎上帝的同在和他荣耀的基本信息而大受影响。这就是非语言信息所具有的渗透能力。显然,普遍启示的目的在于彰显上帝的大能和他那有创意的设计。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上帝赐下普遍启示时原本赋予它的教育作用是什么,圣经是怎么说的?”一位主张取消圣经和心理学隔离的基督徒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毫无疑问,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普遍启示’的教义让我们有理由越过圣经中的命题式启示,而进入世俗界的科学研究,以期发现一些真实、可用的概念……再次,我坚持认为心理学对于基督徒努力要弄明白和解决人的问题这一点的确提供了切实的帮助。”[1]“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这一点无疑是真的,反过来“所有的错谬都是魔鬼的错谬”这一点也是真实的。[2]因此,一句“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立刻将论证简化成了反证法(说明某一命题的反面为不可能或荒谬,以证明该命题为正确),并且避开了问题的实质。另一位对圣经持化约论观点的基督徒心理学家坚持说:“正如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的律例对他的子民有约束力一样,他的‘法度’或者是在天和地这个框架之内的固定模式也对整个宇宙具有约束力。”[3]然后,他继续提出这种建议:正如《箴言》的作者诉诸自然现象一样,基督徒心理学家在为生命确定心理学“准因果”律时也可以这么做。这种观点不仅将心理学家放在了一个与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之作者同等的位置上,而且取消了《箴言》305-6节中针对“在上帝独一无二的话语上进行加添”这种做法所提出的警告。没有人会对自然启示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表示怀疑,而这些益处包括人类通过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所获得的发现。即使这样,这些发现也许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那些相信生命之神圣性的人,因为人是上帝照着他的形象创造的(例如,堕胎和生育技术)。然而,当通往心灵的形而上学的桥梁与具有侵犯性的心理学交叉的时候,圣经所认同的普遍启示的作用是什么呢?

 

根据《诗篇》19篇的记载,普遍启示的作用在于用上帝至高无上的荣耀来影响全人类。一位做事井然有序、有目的、有能力的造物主超乎一个人的想象力。使徒保罗明白普遍启示的作用,并且宣告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然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会阻碍普遍启示发挥其作用,即普遍启示可能会完全被忽视或者甚至是被误解。这个无处不在、大有能力的信息会被曲解和删减。再一次,保罗对上帝的愤怒做出了解释,他说:“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罗1:18-19)对于真理,人的心永远都不会抱持中立态度。因着不义,人会反对上帝以及任何有关上帝的基本知识。通常,心理学的问题不在于它不值得信赖,而在于人不值得信赖。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信息属于静态信息,这些信息会因人心的罪恶、不诚实和狡诈而被歪曲。

 

特殊启示

 

《诗篇》19篇所要表达的重点在于:比所有的普遍启示更重要的,是透过上帝的道启示出来的上帝的荣耀,因为上帝的道能够改变人的心。罗纳德·艾伦(Ronald Barclay Allen)这样解释这首诗:“我相信这首诗要教导我们的内容是:与透过所有的受造物相比,上帝更完全地透过他的道将他的荣耀启示出来”(粗体部分是作者强调的重点)[4]。普遍启示叫人无可推诿,但是它永远无法提供能改变人生命、具有权威性、用于解决心灵问题的真理,因为它会遭到抗拒和拒绝。就此而言,我们需要有功效、活泼的真理——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且能改变人心的真理。

 

整首诗是以第7节为中心展开的,因为第7节宣告说:“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苏醒”与那个通常被翻译为“回转归正”“复兴”或 “回头”的词为同一个词。[5]上帝的道是全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人来说是理想的,或者说它完全适合于人,被罪恶和严重的问题所扭曲和丑化的人心可以因它的大能而得到重塑。正如《希伯来书》所说:“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这节经文并不是说上帝的道会将魂与灵分开来,而是说上帝的道会深入魂中、深入灵中,触及到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意图(或动机),这一点从普遍启示中获得的信息永远无法做到。针对睡眠障碍、视觉感知和脑器质性疾病这些现象进行的研究偶尔会提供有益的见解,但是这些见解绝对达不到上帝的道所具备的改变人心的能力。在心灵这个管理权限范围内,上帝的道是无可匹敌的。

 

用心理学来解决心灵方面的问题,就像敷创可贴治疗癌症一样,或许它能够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是掩盖其症状,但是绝对不会像上帝的道那样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也许有人会说,这段经文只不过是在谈论那些顽固不化、死不悔改的人而已,它并不适用于那些接受辅导的基督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讲,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在非信徒身上,但《诗篇》19篇的最后8节经文(7-14节)描述了上帝的道在信徒生命中所具备的使人成圣的大能。此外,既然上帝的道比普遍启示更重要,更能使上帝的荣耀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彰显出来,那么基督徒手上握着改变人生命的宝贵真理,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回到普遍启示的那些更简单、更基本的真理呢?

 

请留意上帝的道在人生命中所产生的影响——“苏醒人心”“使愚人有智慧”“快活人的心”“明亮人的眼目”“存到永远”以及“全然公义”。前五个特征用的是分词,意思是说上帝的道能给生命注入活力,给人以有深度的见解,使人心快活,开启人悟性的眼睛,而且永远不会过时。一个人在哪里能得到像这样的辅导呢?这一切都表明了上帝的道一直在进行着的事工以及它所具有的适切性。第六个特征是一个概述,表达了上帝的道能够生发出完全的公义。

 

此外,请留意那些与上帝的道有关的形容词,因为诗人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上帝的道。这些形容词包括:“全备”“确定”“正直”“清洁”“洁净”和“真实”。再者,指代上帝之道的同义词表明了我们应当以什么方式接近上帝的道的辅导。这些同义词包括:主耶和华的律法(妥拉)、耶和华的法度、耶和华的训词、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的道理以及耶和华的典章。换言之,上帝的真理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从上帝而来的一系列建议。如果上帝的道要对受辅导者的内心产生应有的影响,我们在接近上帝的道时,就必须带着极度敬畏的心,而不应当像许多福音传道者那样,抱着轻慢的态度。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受辅导者就会发现其回味甘甜(10节)。

 

1114节是围绕这篇诗篇的最后乐章来展开的。这个道对大卫的生命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变得一目了然。大卫展现出他的生命,让人看到他是如何因上帝的训言而经历改变并因此使上帝得荣耀的。大卫指出,离了圣经,人们不仅会对宇宙所启示出的普遍启示产生误解,而且会对他们自身的心灵问题做出错误的解释。除了圣经之外,大卫问道:“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12节)这个反问引发了一个强有力的答案,那就是:无人能够!大卫祷告说:“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12-13节)“隐而未现的过错”就是人们在心里所犯的不知名的罪,而“任意妄为的罪”就是那些知名的罪。“任意妄为的罪”具有奴役性,它们会对受辅导者的生命产生约束力和控制力(例如性欲、暴饮暴食、醉酒或愤怒)。这些都是他们在充分认识其罪恶性质的情况下不由自主犯下的罪。

 

圣经表明,罪是导致人寻求辅导的主要原因(不是唯一问题),其他原因包括身体上的疾病和其他人所犯的罪。其他人所犯的罪包括其他人直接得罪受辅导者或者是在受辅导者身边犯下的罪,对受辅导者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强暴、乱伦、身体虐待、不承担经济责任、憎恨、愤怒和嫉妒)。与辅导有关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一个因为罪的缘故而受到诅咒并且有魔鬼横行其中的邪恶世界(雅3:14-16)。然而,即便是在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受辅导者在内心里会做出什么回应呢?[6]当上帝的道亨通的时候,受辅导者就会脱离内疚的捆绑而行在自由中。大卫大胆地宣告说:“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诗19:13

 

大卫最后的祷告是,愿他在上帝面前得蒙悦纳(14节)。他知道他真的在上帝面前得蒙悦纳的条件在于,他的行为(即“我口中的言语”)和他的愿望(即“我心里的意念”)都蒙上帝悦纳。主耶和华是大卫这位受辅导者的“磐石和救赎主”。

 


[1] Lawrence J. Crabb Jr., Effective Biblical Counseling(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1977), 36-37.

[2]这是一个亚当斯博士自创的短语。

[3] John H. Coe,“Why Biblical Counseling is Unbiblical?,”CAPS 1991 position paper presentation, 7, www-students.biola.edu~jay/bcresponse. html.

[4] Ronald Barclay Allen, Praise! A Matter of Life and Breath(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1980), 140.

[5] Ernst Jenni, Claus Westermann, Theological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Vol.3, Mark E. Biddle, trans.(Peabody, MA: Hendrickson Publishers, Inc., 1997), 1312-1317.

[6]关于指导受辅导者因不公正的待遇受苦时要忍耐,《彼得前书》2章13节至4章19节给出了最精辟的论述。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