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得安全保障的赞歌(二)

经文:罗马书8:35-39

 

 

在耶利米书31:3,上帝对以色列人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保罗是上帝爱的人,他可以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提后1:12)保罗在罗马书8:35-39宣告说,所有真信的人都是上帝爱的人。因此,人或环境——没有人,没有事——能废除我们的得救。

 

 

一、没有一个人能废除我们的得救(31-34节)

1. 我们在上帝里是安全的(31-32节)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1)他保护我们(31节)

1)约翰一书4:4

“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因为上帝伟大,我们在他里面就是安全的。

2)希伯来书13:6

任何相信的人都能这样说:“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3)诗篇4:856:3

大卫说:“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

4)申命记33:27

摩西说,“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5)诗篇91:1-2

大卫说:“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保护下)。我要论到耶和华说:‘他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

6)申命记33:29

“以色列啊,你是有福的!谁像你这蒙耶和华所拯救的百姓呢?他是你的盾牌,帮助你,是你威荣的刀剑;你的仇敌必投降你,你必踏在他们的高处。”

2)上帝爱我们(32节)

1)上帝把他的儿子为我们舍了(32节上)

否认是安全的,这就是误解了上帝的心,基督的恩赐,十字架的意义,还有圣经对得救的定义。罗马书5:8-10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上帝的忿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2)赐下各样属灵的福气(32节下)

“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上帝祝福我们,供应我们各样的需要(腓4:19)。人最大的需要就是得救,这包括得荣耀。即使我们犯罪的时候,上帝的恩典对我们仍是多而又多(罗5:20-21;林后9:8)。

2. 面对撒但,我们是安全的(33节)

“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是称他们为义的上帝吗?”

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没有任何控告能让他废除我们的得救。先知以赛亚说:“称我为义的与我相近,谁与我争论,可以与我一同站立;谁与我作对,可以就近我来。主耶和华要帮助我,谁能定我有罪呢?”(赛50:8-9

3. 我们在基督里是安全(34节)

1)因为基督死了(34节上)

基督不会废除我们的得救,因为他为我们死了。希伯来书9:14说:“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上帝,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上帝吗?”基督这位完全的大祭司,献上了完全的献祭,这献祭让我们在上帝面前有完全的地位。否认我们的安全,就是否认他赎罪工作的全备性。

2)因为他复活了(34节中上)

3)因为他得高升(34节中下)

4)因为他代求(34节下)

本课内容

二、没有什么能废除我们的安全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5-39节)

 

1. 我们的逆境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35节)

 

33节,希腊文tis这说法译为“谁”,但在35节它应译为“什么事”,这是因为前者讲的是人,后者讲的处境。“基督的爱”(35节)指的是基督爱相信的人,不是指相信的人爱基督。保罗在问:“什么事能让基督不再爱你呢?”隐含的答案,就是没有什么事情。

约翰一书4:19说我们爱上帝,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福音13:1说,基督“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帖撒罗尼迦后书2:16-17说:“但愿我们主耶稣基督和那爱我们、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的父上帝,安慰你们的心,并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坚固你们。”

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具体讲了相信的人可能经历到的不同逆境,但没有一样能使相信的人与基督的爱隔绝。

1)压力

在罗马书8:35译为“患难”thlipsis的希腊文这说法,讲的是外在困难带来的压力,这包括因诬告、拒绝或身体受伤害而受苦,就连极大的压力也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2)试探

“困苦”(希腊文stenochoria)指的是内在的压力,按字面意思,就是“空间狭小”,描绘的一个人被陷在狭小的空间,或关在看不到有出路的地方,我相信这具体指的是试探。哥林多前书10:13说,我们面对试探的时候,上帝要让我们有能力忍受这试探,最终提供一条出路。就连强大、内在的试探,也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3)受苦

“逼迫”(希腊文diogmos)指的是在拒绝基督的人手中遭受身体或精神方面的苦难。这样的受苦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4)饥饿

没有吃的,甚至到了饿死的地步,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吗?绝不能。

5)贫穷

没有穿的,没有遮挡风雨的地方,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吗?根本不能。

6)危险

“危险”。敌人总是在设计要伤害保罗,因此他知道危险绝不能使相信的人与基督的爱隔绝,他就特别感到安心。

7)死亡

翻译为“刀剑”的希腊文单词(希腊文machaira)指的是刺客的匕首。就连迫在眉睫的死亡也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保罗服侍基督的时候经历极大的逆境:“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4-27)这些试炼绝不能切断基督对保罗爱的纽带,没有一样逆境能让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2. 我们的坚忍

 

“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36节)

 

这引用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的诗篇44:22。逆境是上帝百姓历世历代的份,因此我们遭遇逆境,这不应让人感到惊奇。逆境不是让我们脱离上帝的爱,而是让我们看到,我们是上帝家的一员。提摩太后书3:12宣告说:“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罗马书8:36“为你的缘故”,暗示愿意忍受逆境。约翰一书2:19说,所有真正相信的人都要继续对基督忠心。他们愿意舍己,背起十字架,跟从基督(太16:24)。希伯来书3:14说:“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基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8:31)在逆境中坚忍,这是真信徒的记号。如果必要,他/她甚至愿意为基督的缘故死。

3. 我们的得胜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37节)

 

翻译为“得胜有余”的希腊文说法(hupernikao)指的是大胜。有基督的帮助,我们能胜过各样逆境。这是因为逆境炼净我们,增加我们对公义的热爱,对罪的仇恨。我们不仅看到自己的不足,还看到基督是全备的,足以应对各样的处境,相信“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逆境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这炼净的过程让我们领受天上极大的赏赐。与此同时,上帝通过那常住在我们身上荣耀的灵(彼前4:14),把他的恩典赐给我们。

                                                                               

在救主的怀中安全

当人因为逼迫开始离开教会的时候,许多罗马的信徒的确开始怀疑他们的得救是否有安全保障。但逼迫不是让真正相信的人离开基督,反而显明他/她信心的真实(参太13:5-620-21)。相信之人的血浸透了罗马斗兽场的沙土,一些基督徒被野兽撕裂,其他基督徒被泡在沥青中,被当成活人火把,点亮尼禄皇帝的夜间派对。但他们面对死亡,歌唱赞美基督,知道他们在他们救主爱的怀中是安全的。

                                                                               

4. 我们的信心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39节)

 

这是保罗讲述通过信心靠恩典得称义这主题的顶峰。他仿佛画上浓彩的一笔,增强这幅已经甚美的画面。“我深信,”这讲的是一种信心的宣告,或确定的结论。保罗在提摩太后书1:12表明了这同样的深信:“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我们和保罗一道,深信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1)面对死,我们是安全的

死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诗篇116:15说:“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我们行过死荫的幽谷,耶和华也与我同在(诗23:4)。

 

                                                                                

死只是一个影子

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牧师的妻子去世时,他想找一个好方法,怎样向他的小孩子解释这情况。他结束葬礼,开车回家,一辆卡车超过他的车,在他车上投下一道影子。他问孩子:“你们是宁愿被卡车压过,还是被卡车的影子压过?”他们回答说:“影子,因为影子不会伤人。”他说:“妈妈走过了死荫的幽谷,那里没有痛苦。”死不是使我们与基督隔绝,而是要把我们带到基督的面前(参林后5:8)。

                                                                                

 

2)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是安全的

活着——尽管它有各样危险、艰难、试探和苦难——这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参罗14:7-9)。

3)我们在天使面前是安全的

保罗很有可能是做一种假设,提到良善的天使。加拉太书1:8说:“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良善的天使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4)面对鬼魔,我们是安全的

虽然新约圣经经常用“掌权的”(希腊文arche)来指良善的和堕落的天使,这里很有可能指的是后者(参弗6:12)。鬼魔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他们任何的“能”力(希腊文dunamis)也不能,这词经常用来指神迹或大能的作为。

5)在时间和永恒之内,我们都是安全的

现在的事”和“将来的事”,指的是在这世代,将来的世代或永恒当中,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6)面对天上领域的一切,我们是安全的

翻译为“高处的”(hupsoma)和“低处的”(bathos)的希腊文说法是天文学术语。“高处”指的是一颗星在最高点时的位置,“低处”则是最低点的位置。整个宇宙穹苍中,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

7)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安全的

别的受造之物”,这把我们带回原来的大纲: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保罗不容许存在着漏洞或例外,就连相信的人也不能使自己与上帝的爱隔绝。

 

“上帝的爱,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9),指的是父和子的爱不可分。基督这样说过:“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约17:23-24)基督祈求他的门徒要同他在天上。因为上帝垂听和应允这祷告,我们的得救就是永远安全的。

专心思考下述事实

1.罗马书8:35讲的“基督的爱”指的是什么?

2.约翰一书4:19告诉我们什么?

3.“患难”(罗8:35)具体指的是什么?

4.哥林多后书11:24-27对我们说了保罗服侍基督时经历的什么事情?

5.为什么遇到逆境,这不应让我们感到惊奇?

6.逆境不是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而是让我们看到什么?

7.“为你的缘故”暗示了什么(罗8:36)?

8.按照马太福音16:24,真正相信的人应如何回应逆境?

9.“得胜有余”指的是什么(罗8:37)?

10.逆境如何炼净我们?

11.逆境为我们成就怎样的“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12.逆境揭示出什么(太13:20-21)?

13.哪句经文是保罗讲述通过信心靠恩典得称义这主题的顶峰?

14.现在的事”和“将来的事”指的是什么(罗8:38)?

15.别的受造之物”,这把我们带回到什么(罗8:38)?

16.约翰福音17:23-24教导了什么?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上帝的话语说,相信的人在上帝的怀中是安全的,有一天要在天上得荣耀。这对你的行为表现和你对上帝的想法应当产生什么影响?与你的家人或一位基督徒朋友分享你对这问题的回答。

2.你生活此刻遭遇任何艰难处境吗?在罗马书8:35-39的光照下,你对于你的处境应有怎样的看法?这看法适用于你可能会遭遇的每一样处境吗?作为基督徒,你有各样的理由乐观。不要容许逆境遮蔽了上帝的应许,就是万事最终要互相效力,为要叫你得益处。

3.默想罗马书8:38-39,把它背下来,这样会有助给你的生活带来喜乐和盼望。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