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符合历史

 

身为圣经学者,你解释的是一本两千到三千五百年前著成的书,因此,熟悉历史非常重要。[1]解经时,历史还原的原则能阻止你犯两个大错。第一个错误是,在读经时以当代视角去解读圣经事件。例如,耶稣当年奔波于各城各镇时并没有出租汽车,他讲道时也没有麦克风和音响设备,也没有开着摩托艇横渡加利利海。若是有人那样描述耶稣的事工显然可笑至极,因为那样的描述不符合历史。

 

同样,当你读到《以弗所书》616节“信心的盾牌”时,或许马上会联想到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军队佩戴的那种盾牌。但在保罗的时代,罗马士兵所佩戴的却大不一样。如果你把《以弗所书》中的藤牌描述成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用的藤牌,你的解释就不合历史。

 

除了将现代人的想法带入古代的事件之外,第二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圣经的历史本身。例如,在前文我们确定,《以赛亚书》1章乍看之下说的是所多玛和蛾摩拉二城,但实际上不是。先于以赛亚一千多年前,这两座城就被神毁灭了。因此,若说他讲的是这两座城,显然不合历史。

 

我曾听过一篇关于《腓立比书》的证道,讲道者找对了重心,着重强调“喜乐”二字在信中的重要性。为了着重强调保罗的喜乐不取决于身处的环境,他提到这封书信是保罗在狱中写下的。接下来,这位传道人对古罗马的马梅尔定监狱(Mamertine Prison)进行了一番描述,说这所监狱建在一个巨型化粪池旁,这样的地方真的很难跟保罗反复提到的“喜乐”二字联系起来。据这位讲道人所言,保罗在马梅尔定监狱写下《腓立比书》这件事说明:他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喜乐。

 

遗憾的是,这人忘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写作《腓立比书》是在保罗第一次被囚之际的事,也就是他在罗马被软禁的住处写的。[2]这次被囚,保罗并没有被关在监狱。据《使徒行传》28章的记载,他被软禁在自己租的房子里达两年之久(徒28:30)。说保罗的喜乐超越了环境,这没错,但如果说他写《腓立比书》时,虽然被囚在罗马街道下那阴森、肮脏的地牢,仍能保持喜乐,那不免有失历史的准确性。一名优秀的释经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自己的解经符合圣经当时的历史。

 


[1] Ramm, Protestant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6.

[2] Peter T. O'Brien, The Epistle to the Philippians,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26.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