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5:23-24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一个人若为联邦政府工作,在做了二十五年之后就可以退休。军中服役的人也一样,二十五年之后可以退伍。但从基督徒的服侍或单单做基督徒这件事退休,又有什么条件呢?我的建议是,做基督徒是没有退休的,因为我们必须以基督徒的身份活着,彼此服侍,直到耶稣再来,或我们离世的那一天。

 

爱德华兹的朋友大卫·布雷纳德因患肺结核而英年早逝。即使在临终的病床上,他仍然满有喜乐,因为他那时还在教导一个印地安男孩读圣经。我的导师之一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说,他打算一直工作,直到神叫他永远退休的那一日。他确实言行一致。神在他刚完成“罗马书研读系列”之后不久,就接他回天家了。

 

保罗也可列出一大串他宣教事工的成就,即使我们把许多人终生的成就加在一起,也难望其项背。但他无意停顿下来,安享舒适的退休生活。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保罗并未以过去的成就满足,他离开目前在希腊的事工,继续向西前进,要把福音带给遥远的西班牙。

 

他的态度使我们想到大卫·利文斯通回答伦敦差会的话:“哪里都行,只要往前进即可。”

 

忘记背后

 

保罗从第23节开始陈述他的宣教计划,和他对未来的盼望,但他似乎中途忽然停了下来,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新国际译本企图加以润饰,而在第24节添上“我打算”几个字,但希腊原文圣经是没有的。

 

23节最引人瞩目之处是,它重复了保罗在罗马书1:13说的话,或许这正是他突然止住的原因:“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在第15章,他似乎这样说:“既然我已经完成了我在这些地区的工作,而我又一直盼望去罗马看望你们……你们应该知道这些,因为我已经告诉你们了。”他的意思是,虽然他始终想花时间与他们相聚,但他不打算在罗马长期安顿下来,他盼望能在他的第四次宣教之旅——前往西班牙的路程上——在罗马停留。

 

努力面前

 

圣经学者对于保罗最后是否到达西班牙,意见分歧。有人仔细研读他的教牧书信,那里提到保罗曾两次在罗马下监(“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提后4:18),可能保罗是在第一次下监之后前往西班牙,然后再回到罗马,报告他的活动,后来他再度被捕,并且为主殉道。

 

唯一证明保罗到过西班牙的证据是两个非西班牙文的小文件。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是早期教父之一,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提到,保罗到达了“西面的边界”。他没有用“西班牙”一词,但通常罗马人都用“西面的边界”来称呼西班牙,而革利免就是罗马人。另一处记录是《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那里提到“保罗离开他暂住的城市,往西班牙去了”。这两处记载固然很有意思,但缺乏有力的证据。

 

不论保罗是否真的到过西班牙,至少我们知道他曾有这个打算。雷•斯特德曼对这几节提出了几个相当有价值的论点。

 

1. 计划本身有其价值。有些基督徒似乎认为,信徒只需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就可安然度一生。他们指望神用超自然的、不直接涉及他们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他们认为做计划是不对的。但保罗却不这样想。他对神的特殊引领持开放的态度,我们从使徒行传记载他的宣教之旅便可以得知。他顺服神的引导,但他也做计划,其中一个计划是他特别看重的,就是把福音带到罗马世界最远的角落,亦即西班牙。这个计划在他心中盘旋已久,甚至他写罗马书的时候仍然在往这个目标前进。

 

2. 计划必须有弹性。虽然保罗做了计划,但他也保持着弹性,也就是说,他没有特定的时间表。雷•斯特德曼说:“他是依照神打开门的方式而行事。”他计划往某一个方向行。他心里很清楚,但他“没有告诉神,他打算如何去,或何时去”。保罗让神的引导凌驾在自己的计划之上,当神的计划和时间与他自己的冲突时,他也不以为忤。

 

3. 坚持下去的必要性。保罗的计划被神延迟,但他并没有立刻放弃,他仍然持守着他的计划。雷•斯特德曼写道:“他的心意已定在罗马和西班牙上,他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那个目标前进。”我们不知道他最后是否如愿以偿,但传福音给西班牙始终是他内心最大的愿望。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保罗这个计划是否有误?因为他最后若未抵达西班牙,就表示神根本不要他去,那么保罗的计划就非神的计划,显然保罗犯了错误。但我要说,如果保罗没有到达西班牙,这表示神未计划让他去。但我们不可据此下判断说,保罗当初定下这个重要的宣教目标是错的,否则我们就根本不必订定任何计划。我们的计划常常失败。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计划去前苏联共和国的一些偏远地区传福音已有一阵子了,但如今仍未成行。我不是说他们做这些计划是错的。为神怀着美好的梦想(即使梦想未能完全实现),总比什么梦想都没有要好。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除非我们看见异象,持有梦想,积极计划,否则福音事工不会向前跨进一大步。

 

向外扩展时的助力

 

对于保罗的计划,雷•斯特德曼又加上另一个观点:保罗在宣教事工上,总是有一支队伍与他同工,他从未单打独斗。我们从教牧书信得知,他最后抵达罗马时,最初的班底大多数未同行——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提前1:3),提多留在克里特(多1:5)。保罗下监时,只有路加在他身边(提后4:11),但在那样的时刻,保罗仍然写信给提摩太,要他到罗马来,并且带马可一块来。此处他写给罗马人的信上,似乎也在吸收罗马教会的肢体,作为他宣教事工的后援。

 

他所用的方法多么圆融机智!首先他告诉他们,他只是路过罗马,在那里短暂停留。他打算与他们相聚一段时日,但他不会花费他们的钱,也不会对罗马教会发号施令。他的焦点是在其他地方。

 

第二,他要他们资助这趟旅行。希腊文辞典编撰者告诉我们,此处“送行”是一个动词,可以用来指任何一种形式的资助,例如食物、金钱、旅伴、交通安排,或其他事物。这个动词也可以指一般的礼貌,例如祷告或祝福,但也包括物质的援助。保罗此处只是很含蓄地暗示他需要资助。到目前为止,他一直是由安提阿母会所支持,但若由他们供应他去西班牙的费用,在地理上未免太遥远了;所以他暗示说,如果罗马教会能够成为他的新基地,在他向西边的伊比利亚半岛迈进时,供应他的所需,这对他将是一大助益和鼓励。

 

几个实用的教训

 

这段经文蕴涵的实用教训极为丰富。

 

1. 除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听到耶稣基督的福音,我们的宣教事工永无结束之日。从事基督教事工是很容易疲倦的;不但个人如此,整个教会也如此。我们一旦疲倦,就很自然想要退休,从基督教事工中抽身,但这是不对的。神既然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我们为他做善工。不然他大可以带我们回天家。既然耶稣尚未回来,这表示还有人需要听到神的恩典在耶稣基督里所提供的福音。只要教会待在世上一天,就有人需要我们用福音去接触他们,我们的事工就尚未完成。

 

有时候我们会唱道:“神啊,兴起!在你拯救的大能中如日头闪耀,祝福每一个散播这荣耀光辉的人!”但我们若这样唱可能更贴切:“神的教会啊,兴起!实现神的计划!”基督徒正在世界的温柔乡里沉睡不起,他们需要得胜的呼召,召他们去投入宣教事工。他们需要知道,除非世上每一个人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名字,否则传福音大业尚未完工。

 

2.“若我们服侍基督的某一扇门关闭了,就当转向另一扇门。”这是苏格兰解经家哈尔登的话,我想不出更好的论述来表达我要指出的第二个实用教训了。我们不知道保罗为什么觉得他在亚洲、马其顿或希腊已没有可传的地方,或许他认为他已经在这些主要城市建立了教会,而这是神对他的特别呼召。不论原因如何,他结束一个地方的工作,只意味着他有更多的自由去思想在另一个地方开启新事工。

 

如果你是服侍神的人,而你的工作尚未完成,你就当停留在原地不动。不要见异思迁。但你的机会若关闭了——或许你的查经班成员他迁,或你不再教主日学,或不再担任执事——你不妨寻求其他的服侍方式。现今的需要是如此孔亟,服侍的机会比比皆是。

 

3. 这种渴望到某一个地方服侍神的心,确有其价值,因为神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实现他的旨意。有些人以为,只有一个方法可以确知我们是在行神的旨意:我们正在做的一定是我们深恶痛绝,或企图逃避的事。这实在是一大谬误!留意有什么是你能做,而且渴望做的。保罗告诉提摩太:“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提前3:1)。这是按立教会长老的条件之一。这并不是说,你的渴望就一定证明这是神对你所存的旨意。我们不知道保罗最后是否抵达了西班牙,但我们知道渴望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很显然的,你不太可能为神完成任何你毫无兴趣的事。

 

4. 虽然工作本身未改变,但神也常常用我们料想不到的方式来完成它。我们必须有弹性,因为神的道路并非我们的道路,他经常用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成就我们渴望的事。谁会想到神使犹太人成为大国的方式,竟然是在约瑟的时代将他们带入埃及,后来又允许他们做埃及人的奴隶?谁会想到神带领保罗到罗马的方式,竟然是先让他在耶路撒冷被捕,然后在凯撒利亚下监两年,最后才到罗马,在凯撒面前受审?

 

神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因此要有心理准备,随时面对新的事物和料想不到的环境。虽然把福音带给失丧的人这项工作依旧不变,但神可能用始料不及的方式完成你这一部分的职责。

 

5. 虽然神可以用神迹来供应他的宣教士,但通常他是透过他子民的捐献这样做。保罗所经历的神迹并不亚于其他使徒(林后12:12)。神大可以行神迹奇事来供应保罗。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保罗开始把福音带到小亚细亚的时候,他是受安提阿教会的供应。后来他从马其顿到了希腊,就受腓立比教会的供应(腓4:10-19)。此处他很含蓄地指出他盼望得到罗马教会的供应。

 

今天的情形仍然一样。神呼召他的仆人从事宣教工作,但他也把供应他们的责任交给留守在家里的人。如果你有正规的收入,你未在宣教工场上服侍,那么这就是你的责任。神是否在物质上祝福你?你是否得到神经济上的供应?那么别忘了你的宣教士。记住,虽然神可以行神迹来供应他们,但他选择透过你这样做。

 

6. 我们应该渴望与属神的人交通,远胜过与社会名流攀亲道故。保罗想要去罗马,那里是罗马帝国的中心,是凯撒的大本营。但保罗并不指望世上权贵的帮助,他无意去攀龙附凤。他的朋友大多是基督徒,他想要去看望他们,也盼望他们能对他的宣教旅程助一臂之力。让我们效法保罗的榜样。世界不会帮助你做神的工。世界只会引诱你,利用你,腐化你。只有属神的人能分享你敬虔的愿望和异象。

 

非正式的宣教士

 

我们研究像保罗这样超群绝伦的人物时,很容易把他的成就与我们自己的计划或期望分隔开来,因为我们觉得他太高不可攀了。虽然保罗确实卓尔不群,但他的异象和成就在基督教会最初萌芽的阶段并不罕见。保罗的梦想和大多数基督徒的梦想基本上无分轩轾。

 

我们在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到,第1世纪教会初成立的时候,基督教扩展的速度相当惊人。特土良(Tertullian)在公元200年写道:“我们正方兴未艾,基督教已经渗入你们每一个角落——城市、岛屿、碉堡、乡镇、市场、营地、部落、族群、皇宫、国会和公共聚会处——除了你们的庙宇,我们无处不在。”这是如何产生的?吉本认为是因为初代教会里,“一个刚信主的人最神圣的责任,就是在他的亲戚朋友中传扬他所领受那难以估计的福分。”换句话说,每一个信徒都以宣教士自居。德国著名的教会历史学家阿道夫·哈纳克宣称:“基督教里人数最多、成就最大的宣教士并不是一般的教师,而是基督徒自己,他们拥有无比的忠心和勇气……这个宗教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一个信徒都以传扬他的信仰为己志……我们深信基督徒的大使命实际上是由非正式的宣教士所完成的。”

 

这正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你若看见这个需要,就能为宣教事工勇往直前,因为你知道神今天有重大的事待你去完成。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