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5:15-16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基督教只有一个祭司,就是耶稣基督。只有他为赎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只有他能在父面前为我们代求。新约从未称教会的传道人、牧师或讲道者为祭司。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这一段经文难免大吃一惊。此处保罗是在讲他对外邦人的事工,这事工是耶稣基督托付他的,他说到“作神福音的祭司”。我们感到吃惊,是因为这些字句前所未见,而保罗在别的地方也清楚表达,他对一般视为正常的那些教会功能缺乏兴趣。他告诉哥林多人,他并不常给人施洗,他感谢神因为在那城市中,经他施洗的人寥寥无几(林前1:14-17)。

 

他把一般人认为祭司当做的事,和他自己实际蒙召去做的事做了一个对比。祭司是站在神和人中间担任献祭的工作。保罗提到的祭司职责则是传讲福音。

 

祭司职位遭到亵渎

 

教会的传道人常常忘了他们主要的职责是讲道,这实在是教会的不幸。

 

教会历史上发生的情形,和以色列百姓要求立一个王的情景相似。以色列立国之初,刚征服了迦南人,需要有领袖治理,神就兴起士师来管理全地。但百姓看见邻近各国都有君王,就决定他们也要一个王。他们来见撒母耳(他当时也是士师),对他说:“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撒上8:5)。撒母耳对他们的要求大感不悦,但神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刚愎自用的扫罗就成了以色列的第一个王,开了以色列一连串顽固、残暴的君王之先河。

 

早期教会的传道人并未以神赐给他们教导、引领教会之职分为满足,他们四处观看,发现那些异教徒都有祭司,于是他们也决定要有祭司。他们开始穿上特别的教士袍子,并且辖制平信徒。更糟糕的是,他们开始把圣餐当作祭坛,把守主的晚餐当成献祭,于是耶稣的身子和血一再地为人类的罪而被献上。这种错误的仪文终于导致弥撒的产生。

 

此外,那些神职人员教导说,一切献祭都需假他们之手,任何人若不透过他们做媒介,就不可能得救。结果就产生了以仪式得救的可悲异端。

 

哈尔登写道:“主的晚餐桌上之饼,久而久之就成了耶稣实际的身子;桌子成了祭坛,教师成了祭司,负责献上弥撒为祭;基督徒的捐助成了奉献。这些本来属于喻象性质的事物,由于加上了大量的想象,和撒但的诡计,最后变成具体的东西,使真理遭到完全的颠覆。”

 

这与保罗对祭司事工的描述实在大异其趣。查尔斯·贺智如此描述这种对比:“在这段美丽的经文里,我们看到唯一属于基督教事工的祭司职分之性质。他们的职责不是为别人的罪求赦免,不是向神献上赎罪祭,而是传讲福音,靠着圣灵的能力带领人将自己当作纯全、可喜悦的活祭献给神。”

 

基督教事工的本质

 

这几节教导我们,基督教事工的本质就是传讲福音。

 

人类借助法庭审案的目的,是发掘真理,和处理后果。因此证人被要求说出“真相,整个真相,惟独真相”。但由于用语言道出真相并非易事,于是就有物质证据、口供、专家证词和交叉质问。一个传道人的工作就是宣讲“福音,整个福音,惟独福音”。但由于各种障碍挡道,拦阻福音传出去,所以在许多情形下,这种单纯教导的工作并未完全实现。

 

让我们来看我们所矢志要传讲的“福音,整个福音,惟独福音”之大纲。

 

1. 福音。福音是好消息,这正是希腊文euangelion一字的意思。我们或许以为,没有什么比传讲这一类消息更容易的了。但我要提出几个问题。第一,好消息的性质是什么?答案:神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救法,使我们能靠着耶稣基督的工作,从罪中被拯救出来。那么罪到底是什么呢?《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说:“凡不遵守或违背神的律法的,都是罪。”那么神的律法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必须解释十诫的意义。主耶稣对那个富有的年轻人之问题——“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所提出的答案,就已经解释了十诫的精义。可惜那个年轻人最后还是忧忧愁愁地走了。

 

这也是保罗要在罗马书里解释的。他极详细地探讨罪的本质和范围,好叫我们明白,神在耶稣基督里赐给我们的救恩究竟具有什么性质。

 

虽然福音的内容很简单,但解释福音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今天许多教会,包括福音派教会,在这方面都有亏欠。所以大卫·卫尔斯在《真理无处寻——福音派神学出了什么问题?》一书里说,美国的福音事工已经濒临死亡。我们的教会或许表面看来正欣欣向荣,其实成千上万的教会已经死亡,或正在迈向死亡,因为我们摈弃了真理。

 

2. 整个福音。保罗也决心要传讲整个福音。这是很重要的。我已经指出福音的本质常常被忽略,因为我们不再对付像罪、违背神律法等这一类严肃的事。即使我们做到这一点,传讲基督如何拯救我们脱离神对罪的刑罚,我们还是未将整个福音解释得透彻。因为好消息并不只是神拯救我们脱离罪的刑罚,它也包括神拯救我们不再犯罪。

 

换句话说,成圣是救恩的一部分。成圣不是称义。称义是一种行动,成圣是一种过程,千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另一方面,两者又是不可分开的,缺一都不可。因此任何人若自称得救,却不在基督徒生活上长进,那就只是他个人一厢情愿的说法。耶稣说我们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天天跟随他(参 9:23)。他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根据圣经,耶稣为我们死,以拯救我们“脱离”罪,而不是任由我们继续活在罪中。

 

这也是保罗在罗马书里的教导。不但如此,他也教导我们明白基督徒的历史观,勉励我们把整个福音运用在整个人生里,这就是罗马书第12章至第16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若开始从这几方面思想,就会很快发现“作神福音的祭司”并非易事。

 

3. 惟独福音。说谎的方式千变万化,其中一种是先道出真相,但又添加上一些假话。也有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福音。伟大的基督教护教家C. S.路易斯曾说过,教会史上最大的异端并不是否定基督教的真理,而是在真理之上又添加了他所谓的“基督与……”。例如基督与佛祖、信心与好行为、恩典与功德、基督教与世俗主义等等。

 

保罗在写给加拉太人的信上指出,有一些人企图在信心之外又添上守律法,作为称义的手段。他说若是这样,基督就与他们“无益”了(加5:2)。若有人传“基督与……”的福音,那就是另外的福音,是假福音。这种人当受责备。

 

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一番话,正面地表达了保罗的做法:“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林前2:1)。这不表示保罗只传讲所谓的救赎信息,或他未将他的教训与哥林多人面对的文化连结在一起。但他并不打算在基督的工作上再做任何增添。他只传讲基督,惟独基督。

 

圆融与放胆

 

保罗此处所做的,是企图在所谓的“圆融”和他提到的“放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他已经充分陈述了福音,并有力地将福音运用在生活上,特别是劝勉那些坚固的基督徒要接纳软弱的信徒,而软弱的基督徒也不可论断坚固的信徒。保罗显然意识到,罗马信徒可能被他的直言无讳所冒犯,所以他提到他“稍微放胆”写信给他们;他的教训可能令人不快,因此他的语气力求委婉。他不仅承认自己的大胆,而且在上下文提出解释,说他这样做是为了将罗马基督徒已经知道的事,再次提醒他们。

 

我们从这里学到一个功课:虽然传“福音,整个福音,惟独福音”很重要,但我们不必在传福音的时候得罪人。对于我们谈话或写信的对象,我们总是要保持敬重的态度。

 

我们也从这一段经文得知,必须经常有人将这些中心教义提醒我们。如果保罗此处是在“提醒”罗马信徒,可见他已经将这些真理指示他们了。但提醒还是必要的,就像我们都需要提醒一样,因为我们很容易忘记神的真理,或至少会忽略它,让它从我们的思想里悄悄溜走。我们需要经常彼此提醒、激励(参 彼后1:12-15)。

 

服侍的目标

 

在这段经文里,保罗针对他事工的目标所说的一番话,颇值得我们留意。我们现今常常听到人说要设定目标:公司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即使教会也不吝花时间去分析事工的性质,并定下目标。保罗的目标是,“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保罗并未针对这一点提出正式的论证。他没有像前面那样,引用旧约来阐明论点。但他的话中提到献祭的事实,使我们相信他当时心中必然想到了以赛亚书66:20。以赛亚写到“将我(神)的荣耀传扬在列国中”的人(“传扬”是保罗特别使用的词),然后又说:“他们必将你们的弟兄从列国中送回,使他们或骑马,或坐车,坐轿,骑骡子,骑独峰驼,到我的圣山耶路撒冷,作为供物献给耶和华。”

 

保罗说这正是神呼召他做的事:传扬福音,“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在犹太人眼中,外邦人是不洁的;但根据保罗的说法,他们已经因着圣灵,成为圣洁的祭物。“圣洁”的意思是为了神而分别出来献给神。保罗在罗马书开首的地方就讲得很清楚了:“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罗1:7)。人如何成圣?第一个方法是成为基督徒,因为成为基督徒就能成为圣徒,基督徒的定义就是为了神而分别出来的人。所以保罗可以写信给哥林多的圣徒(林前1:2),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林后1:1),以弗所的圣徒(弗1:1)等。

 

第二个方法是把身体献给神“当作活祭”,这是保罗在罗马书最后一大段开头部分所提出的呼吁(罗12:1)。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此处这几节经文。但由于这一节属于罗马书论及实际事物的部分,我们可以感觉到保罗心中想到的是一个忠心、有效、殷勤、荣耀神的外邦人教会。

 

神的话语大有功效

 

这些是如何发生的?外邦人(或犹太人,或任何人)如何变成神所悦纳、因着圣灵成圣的活祭?乃是借着传讲福音。

 

我们是否真相信神已经借着圣经供应了我们一切的需要?或者我们还需要加上一些人为的东西?我们是否需要社会学的技术去传福音?用心理学、精神病学、辅导学去帮助基督徒增长?让神迹奇事来引导我们?以政治工具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革新?从今日教会的节目和活动看来,这是现今许多福音派人士和教会的做法。这也是他们疲弱不振的原因,是“福音派”日益没落的症结。

 

神的话语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是充分的;它能成就我们一切的需要,并且帮助我们完成基督徒的使命。

 

1. 传福音。神的话语用来传福音是绰绰有余的。其实这也是传福音事工唯一的方法。其他方式——迷人的音乐、个人的见证、动之以情的呼吁,甚至走到台前表示对耶稣基督的委身——充其量都是辅助品。我们若不忠心教导、传讲神的话语,而只依靠这些方法,即使有人决志相信,这种决志也可能是假的。换句话说,单单靠着所谓辅助品而产生的信徒,并不是真信徒。世俗的方式可以奏效,但其产生的结果也是属世的。圣灵用来更新失丧之人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圣经。彼得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23)。

 

2. 成圣。今天传福音的人一想到成圣,大多数会想到两件事:方法(“一共有四个步骤,你一一照着做,就能成为圣洁”),或者经验(“你需要恩典第二次做工,需要受圣灵的洗”)。保罗的方法乃是教导基督徒,认清神在他们的救恩中所成就的事,因为他们若明白了,就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光景,只能继续做基督徒。他们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不断在基督徒生活中奋勇前进。

 

3. 指引。我们过基督徒生活时所需要的一切指引,圣经都充充足足地供应了。圣经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讨神喜悦。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或我们以为自己需要知道)的事并未包含在圣经里——例如找什么样的工作,跟谁结婚,该住在哪一个城市等等——从某一方面说,只要我们顺服神的教导,过敬虔的生活,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并不重要。这并不表示神对我们的一生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他确实有,但我们并不需要事先知道他的计划。事实上我们也无从得知,凡我们需要知道的,神都已经在圣经里告诉我们了。

 

4. 社会革新。我们今天很关心社会的更新和改革。这是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逐渐衰微的文化中,我们渴望看见耶稣基督的主权彰显,正义得到伸张。我们盼望贫穷人的痛苦得到疏解,我们期待看见破裂的关系得医治。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政府计划,或对社会工作的强调,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教导和实践神的话语。

 

16世纪,在加尔文带领下,瑞士日内瓦城内所发生的事,是最佳的证明。当时日内瓦是一个声名狼籍的城市,它以暴动、赌博、艳舞、酗酒、通奸和其他各种恶形恶状的事著称。人们会赤裸着身子在街上乱跑,唱着淫秽的歌,随意亵渎神。市政当局深感忧虑,他们制定了一连串的法律,企图遏止恶行,匡正时弊,但无一奏效。公共道德荡然无存。

 

加尔文于15368月来到日内瓦,两年半以后被遣散,1541年他又被召回来。他没有金钱,没有影响力,没有武器,只有神的话语,但他每天忠心地传讲神的话语,他所讲的道开始发挥莫大的能力,整个城市终于有了变化。日内瓦的市民认识了神的话语,他们的行为开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结果日内瓦终于成了一个模范城市。福音由那里传出来,遍及欧洲其他部分,一直传播到大英帝国和新世界。整个城市的市容都面目一新。乞丐从街头销声匿迹,他们被医院和慈善机构收容,开始新的生活。每一个人不分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冒出,市面欣欣向荣。加尔文在日内瓦的经历,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要更新道德和社会,唯一之计是传扬神的话语。

 

当然,这是因为圣经乃是神的话语,满有神无穷的能力和权柄。所以保罗立志要传扬福音,我们也当如此。神今日仍然用他的话语行事。因此,我们祭司的职责就是将神话语传播给这个需要孔亟的世界。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