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13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大多数经常上教会的人都听过这个故事。说到有一个小男孩,一心盼望圣诞节的时候能得到一辆脚踏车。他的家境很贫寒,所以圣诞节早上,他并未如愿得到脚踏车。他们家的一个朋友,显然对这一类事不够敏感,那人对小男孩说,“看来神没有回答你的祷告啰!”

 

小男孩回答说,“他回答了,只是他说,‘不行。’”

 

我们都知道,“不行”和“可以”一样,都是答案。但我始终感觉,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并未真正触及祷告的中心问题。得到一辆脚踏车固然很好,但它并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属灵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当我们为像脚踏车这一类的事——例如,较好的工作,更多的钱,生意成功,或者个人的问题获得解决——祷告时,我们没有真正的理由说我们的要求一定得蒙应允。这一点我们没有异议。但是,那些真正属灵的祷告呢?那些毫无自私企图的祷告呢?那些祷告若也未蒙应允,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是祷告真正的问题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的人都不是祷告生手——反正生手本来就对祷告未存太多指望——而是教会中比较成熟的信徒。那些圣徒往往因未蒙应允的祷告而感到困扰。在这个问题上挣扎得最辛苦的,往往是最虔诚的信徒。

 

结果呢?不幸的是,有些人开始对祷告抱着宿命的态度。孙德生(J. Oswald Sanders)在他的书《有效的祷告》里就指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对祷告抱着宿命的态度。毕竟我们把未蒙应允的祷告归之于神的旨意,远比追究祷告未蒙应允的原因要容易得多。”

 

使徒的祷告

 

罗马书第1章所记录保罗的祷告是针对这个问题最佳的例证。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一个使徒的祷告。当然,保罗作为使徒的这个事实,并不就表示他没有罪。这也不表示他所有的祷告都很属灵。保罗写使徒书信固然是出于圣灵的默示,但他的祷告并没有圣灵的默示。事实上,我相信有一次保罗是在神的旨意之外祷告。路加在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保罗祈求神让他将外邦人的捐献带到耶路撒冷。神警告保罗不可前往耶路撒冷,甚至在他去了之后,主向他显现,告诉他,“你赶紧地离开耶路撒冷……”(徒22:18)。保罗却未离开,最后导致他身系囹圄。

 

保罗虽然是使徒,但他并非没有罪。也因为他是使徒,这本身就意味深远:像他这样的使徒,竟然也有祷告未蒙应允的时候。至少我们知道其中的一次。

 

第二,保罗的祷告是妥当的。我在前一讲说过,罗马书1:8-12不是有关祷告的教义,企图为祷告神学提供解释。不,那乃是一个祷告的范本、例子。那是一个贴切的祷告,是以耶稣基督代赎的事工为基础向父神所发出的祈求。虽然保罗没有明说,毫无疑问地这也是在圣灵里的祷告。他在以弗所书2:18提到祷告时,将神的三个位格都包括在一个句子里了,“因为我们两下藉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关于这个祷告,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也就是第三点:保罗是为正确的事祷告。他可以为自己的名声和享受祷告,但那就成了一个自私的祷告。保罗不是这样。他祈求能到罗马去,为的是(1)他好“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最终(2)使罗马的信徒“可以坚固”(11节)。换句话说,他要帮助罗马信徒属灵上有长进,并且多结果子。

 

这动机是非常宝贵而属灵的。然而如我所说,保罗仍然受到阻隔,未能成行。神没有正面地应允他。

 

保罗没有解释为什么他前往罗马的计划被拦阻,至少在这里他未提出任何解释。他只是说,“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我相信保罗可以想出一个或数个理由,解释为什么神没有应允他的祷告。但他并未这样做,这让我们不得不好好思想,为什么像保罗这样妥当的祷告——包括我们自己一些最佳的祷告——有时候却未蒙神应允。

 

不一定照我们想的那样

 

我打算提出几个理由,说明为什么最正确的祷告也可能不蒙应允,以及我们可以从其中学到什么功课。第一:未蒙应允的祷告可能是神用来教导我们的方式,他要我们明白,我们所代求的事工并不一定非我们去做不可。

 

这在保罗的例子中是很清楚的。保罗一直求神,让他前去罗马,服侍并坚固那里的信徒。尽管他的动机高贵,但另一方面,罗马信徒即使没有他也可以生存。事实上,他们在没有保罗或其他知名教师的教诲下,仍然表现得很不错。保罗自己见证说,他们的信德已经传遍了天下(8节)。请不要误解我,我毫不怀疑如果神让保罗前去,他一定会带给罗马信徒极大的帮助。更进一步说,他们显然也需要保罗的教导,因为神默示保罗写下罗马书以勉励他们。我们也一样,需要牧师、教师和其他教会领袖。重点在,并不是保罗当时无法对他们提供什么帮助,而是说这事工并不是非他不可。没有保罗个人的侍奉,神照样能祝福这个教会,使其继续兴旺、茁壮。

 

我不是说,保罗必须透过神拒绝他去罗马,才能学会这个功课,虽然也有此可能。然而这是我们常常需要学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用意甚佳的祷告——不是我们那些自私或无知、体贴肉体的祷告,而是用心良苦的祷告——往往是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以为神若答应,他一定会借助我们来完成这事。

 

未蒙应允的祷告能为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教导我们为其他人的事工代祷,求神使用、祝福他们。几年前在一个公司的管理训练讲习会上,我听到他们说,最好的管理乃是“透过别人来把事情办妥”。对有些祷告来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定义。至少我们需要经常操练这一类的祷告。

 

戴德生(Hudson Taylor)是一位前往中国传道的伟大宣教士,他在刚出来服侍时就明白了祷告的功用。他实际上严格遵守圣经的一句话,“凡事都不可亏欠人”(罗13:8),认为基督徒不可欠债,即使是为了主的工作。当他在经济上有需要时,他就祷告求神供应,这是他从乔治·慕勒(George Muller)那里学来的,后者以凭信心在英国创办孤儿院而着称。戴德生到中国不久,受到感动而向神祷告,求神为中国的十一个省分,加上蒙古,每一省差派两位宣教士,一共是二十四位。他自己无法供应他们,所以他也为他们所需的经费代求。当时没有一个差会来负责这事,但戴德生为此祷告,神也垂听了——先是二十四位,然后是成千的宣教士在中国内地会的差派下,来到中国。那一阵子中国内地会成长之迅速,深受各方瞩目。

 

戴德生一定得亲身参与吗?从某方面说,是的。他的祷告是不可少的。但戴德生个人并不是神实际用来将神的祝福传递给中国各省的方法。

 

其他当做的事

 

用意极佳的祷告不一定蒙应允的第二个理由是,神或许有其他的事要我们去做。这似乎是主要的(可能也是唯一的)理由,说明为什么神没有让保罗早一点去罗马。保罗在罗马书第15章说到他在偏远的外邦人城市中的服侍,乃是为了应验以赛亚书52:15的话,“未曾传与他们的(指耶稣),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保罗又加上一句,“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罗15:22)。是他在亚细亚和希腊人中间的事工,使他无法前往罗马。这是他被神拦阻的原因。他知道迟迟不去罗马,是为了在别处还有未竟的事工。我们也需要学习这一点,并且甘愿去学习。让我举一个例子说明。

 

有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深感厌倦,他很盼望能换个工作。他告诉主说,目前的工作不能满足他,也用不上神所给他的恩赐,他根本没有发挥一己所长的空间,所以他的成就自然相当有限。他说的每一点都是事实。这个工作可能真带给他不少挫折感。但神并没有给他一个新工作,为什么?我们无法断言,但很可能神还有一些任务要他在目前的工作中完成,虽然他看不见,也不相信。也许有一个同事需要他帮助;也许有一个道德问题需要面对;也许有一个人需要听福音,需要被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

 

有一个单身的姊妹一直盼望能结婚。她告诉神说,她如果结婚一定会比较快乐,因为她对建立事业毫无兴趣,她不想到老来还孑然一身。这些都是很合理的心愿。但神没有正面地应允她。为什么?也许神有一些工作要她以单身的身份去做。也许神要她做一个单身的经理、护士、老师、商人、秘书,或担任其他不同的角色。

 

如果你向神求一件事,神尚未应允你,不妨自问你现今能为主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这并不表示神以后也不会将你所求的给你,但至少在现今这时刻,你应该尽力做善工。

 

属灵的争战

 

我们的祷告有时未蒙应允的第三个理由,也是最难明白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四周可能有察觉不到的属灵争战正在进行着。圣经中就有一些例子。保罗说到,“有一根剌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林后12:7)。他为此祷告了三次,求神除去那根刺,但神回答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9节)。第二个例子是但以理,他为一件事祷告,但三个礼拜之后仍然未得到神应允。最后天使带来了答案,原来但以理一开始祷告时,神就答应他了,但传信的天使受到“波斯国的魔君”拦阻。最后天使终于在米迦勒的帮助下突围来到但以理这里(见 10:1-14)。

 

对我们而言,属灵的争战是很奥秘的,因为我们看不见战争何在。但确实有属灵的战役在进行着,我们需要有所警觉。这是我们某些祷告迟迟未蒙应允的原因之一。

 

祷告会改变人吗?

 

我在前一讲提出一个问题,“祷告改变事情,还是改变人?”我的答案是“两者都有”。祷告会改变事情或环境,因为这是神定意用来改变事物的方式。我这个观点根据的是雅各书4:2,那里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如果祷告不能改变事情,那么许多与此相关的应许就有了问题。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的说法虽然大胆,却颇有道理,他说,“祷告,而且只有祷告,铸就了历史……祷告就是将人带向未来。它使人一方面对未来怀着憧憬,一方面可以预期祷告的内容有一天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也曾指出,祷告同时能改变人,这或许是祷告主要的功用。

 

现在,我们要来看这一点,因为除了我前面所说的之外,神不应允我们的祷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缺失。所以祷告在改变环境之前,必须先改变我们。我们的缺失是什么呢?我们里面有什么需要改变呢?

 

1. 未承认的罪。圣经说到神不听我们祷告的次数,远远多过说神听我们祷告的次数。论到祷告不蒙垂听的经文,主要都与罪有关。以赛亚写到,“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1-2)。如果神不应允你的祷告——特别是如果你所有的祷告他都不应允——你就当问,你是否心中看重罪孽。若是,你就必须认罪,求神赦免,并且洁净你。

 

2. 错误的动机。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3)。一个人可能为属灵的事妄求吗?当然可能。一个妇人可能为她丈夫的得救祷告,但她的动机有偏差——不是为了他的好处,使他免下地狱,并在今生享受与神的交通——而是由于她认为有一个基督徒丈夫,她的日子会过得比较愉快,或者别人会较看得起她。

 

一个牧师也可能妄求——例如为复兴祷告。为什么呢?他这样求可能不是为了人的灵魂得救,而是为了他的教会能因此大大增长,好叫别的牧师对他另眼相看。鲁宾·托里(R. A. Torrey)在他的《祷告的能力》一书中说到,有一个牧师为教会复兴祷告,好叫他不致于失业;另一个牧师则祈求圣灵的充满,因为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加薪。

 

我们若存错误的动机祷告,就需要神借着祷告来改变我们,好叫我们能正确地祷告。

 

3. 漫不经心。圣经说以利亚“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六个月未下在地上(参 5:17)。对以利亚而言,祷告是一件严肃的事。我们祷告不蒙应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把祷告看成一件严肃的事。

 

4. 我们太忙碌了。有时候,我们忙到不能“恳切”祷告。正如有一个人说,“如果我们忙到没时间祷告,那我们可真是太忙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都一样。我们若说自己忙得无暇祷告,就等于告诉别人,我们正在做的事比祷告重要得多。这是一种神学上的误解。

 

5. 心里的偶像。以色列的长老有一次来到以西结面前,和他一起祷告。但神对以西结说,“这些人已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把陷于罪的绊脚石放在面前,我岂能丝毫被他们求问吗?”(结14:3)是否有偶像拦阻了你的祷告?那是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吗?或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妻子?丈夫?儿女?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方式?世上的名声?你自己的形像?你不顾一切只求成功的野心?任何事物若被你放在神的前面,就成了你的偶像。这是祷告最明显的障碍。

 

6. 吝于付出。箴言21:13说,“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耶稣也说过,“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6:38)。这是很清楚的。托里写道,“神在这里明确告诉我们,他是依据我们给别人多少好处,来决定他要给我们多少好处。我们中间有些人用极小的器皿量给别人,所以神也只给我们一丁点的祝福。”

 

许多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小气。他们一开始可能存着一颗慷慨的心,认识到神给他们的救恩是何等浩大。但他们逐渐对神在他们生活中的作为感到不满,或者对别的信徒,对教会里面处理事情的方式心怀不平——于是,他们的慷慨开始枯竭。他们为自己积存钱财,这时神就停止供应他们了。他们丰裕的情况开始走下坡。供应停滞了,这是因为神不能把更多的产业托付给他们。

 

7. 不信。我们在祷告上最大的失败原因,也是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地方,就是不信。雅各告诉他那个时代的人说,“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1:6-7)。我们如果不相信神的话是坚定不摇动的,我们何必祷告呢?我们的祷告不蒙应允,又何足为怪呢?

 

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我用一个假设的情况来做结束。假设你为一件事恒切地祷告了好多年,但始终未蒙应允。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在耽延的背后有许多原因。从空中属灵的争战,到罪,到不信,都有可能。你该怎么办呢?你该不断地敲打天堂的门,做无谓的祈求?或无奈地接受神的拒绝?或停止祷告?

 

我们可以从耶稣有关那个寡妇的比喻,找到答案。路加说,我们应该“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18:1)。祷告可以改变我们。祷告可以改变历史。不论如何,我们都必须不住的祷告。

 

保罗不住地祷告,最后他终于到了罗马。

 

乔治·慕勒也不住地祷告。他年轻时有三个不信的朋友。他开始为他们祷告。他每天祷告,如此持续了六十年之久。似乎他的祷告永远不会蒙应允了。但最后神应允了他。其中两个是在穆勒去世前,可能是在他生平最后一次主领的聚会中接受了耶稣作救主。另一个朋友在穆勒去世后一年之内相信了主。祷告未蒙垂听?我们怎么知道神会永远不听呢?既然不知道,我们就应该不住的祷告,不可灰心。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